摘要:9月9日,陈添祥把两部古装短剧塞进同一天上线,等于把观众的钱包和注意力一起锁进他的戏台。
9月9日,陈添祥把两部古装短剧塞进同一天上线,等于把观众的钱包和注意力一起锁进他的戏台。
他算得很准:短剧成本低、回款快,古装滤镜稳,重生复仇和跨世虐恋又是平台流量密码。
同一天放出,话题翻倍,平台算法会主动把两部剧推上首页,省下一笔宣传费。
《春深锁玉郎》把谢妙仪写成重生后亲手翻盘的狠角色,不是编剧突发奇想,是数据告诉他:女性观众对“靠自己赢一次”的桥段停留时长最长。
摄政王表面温良、内里阴狠,这种双面人设能同时收割“想被保护”和“想被征服”两种心理,一箭双雕。
《缘起三生》把蛇妖和书生捆在一起三生三世,其实是把“人妖殊途”的老梗加上“双魂”新包装。
平台后台关键词显示,“蛇妖”“情蛊”“百年虐恋”搜索量连续三个月上涨,编剧只是把热度最高的几个词拼成一条故事线。
陈添祥一人分饰摄政王和蛇妖,不是他戏瘾大,而是合同写得明白:两部剧打包价,演员自带流量,片方省下一个男主片酬。
观众看到“一人两角”会觉得值回票价,平台看到“同一演员”会给出双重推荐位,算盘打得噼啪响。
服装造型砸钱最多,因为短视频平台的数据面板写得清楚:观众在前三秒就决定是否继续看,画面质感直接决定完播率。
剧组把钱花在刺绣和头饰上,比花在剧本打磨上见效更快。
同一天上线,表面是“让观众自由选择”,实际是“让观众无处可逃”。
平台会把两部剧捆在同一个热搜词条里,点进任何一部,另一部自动跳出关联推荐。
观众以为自己做了选择,其实是被算法牵着走。
陈添祥要的是“古装短剧第一小生”标签,平台要的是“古装短剧厂牌”,观众要的是“爽点密集”。
三方各取所需,只有时间被切成碎片的人默默买单。
两部剧都在讲复仇和爱情,却不敢碰真正的现实议题,因为现实议题审核严、回本慢。
古装外壳最安全,既能放大情绪,又能远离争议。
观众被训练得越来越像数据,平台被训练得越来越像赌场,演员被训练得越来越像商品。
9月9日只是新一轮测试的开始,下一次可能同时上线三部、四部,直到观众再也分不清哪一部才是自己想看的。
同一天两部剧,你真选得了吗?
来源:海边寻贝壳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