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一秒她还娇滴滴给伪军倒酒,下一秒就掀桌子救人,比谍战片还刺激。
“窑姐儿也能当英雄?
”弹幕刚刷过去,彩凤就把枪顶在了肖铁林的脑门上。
这一幕把不少人看懵了。
前一秒她还娇滴滴给伪军倒酒,下一秒就掀桌子救人,比谍战片还刺激。
可要是真把彩凤当爽文女主,那就小看她了——她连儿子都不是亲生的,却敢拿命去赌一个“抗联遗孤”的未来。
先说嘎牙子。
这娃管酒馆掌柜叫“舅舅”,管彩凤叫“娘”,唯独不管汤德远叫“爹”。
弹幕猜疯了:不是亲生的?
还真不是。
彩凤婚前就把娃的来历摊牌了——抗联后代,亲爹妈死在雪窝里。
她接这烫手山芋,图啥?
有人说是赎罪,有人说想留后,要我说,纯粹是轴:窑子里见多了被糟践的姑娘,她偏要护住一个干干净净的孩子。
再说汤德远。
肖铁林三次“救命”,次次都是算计。
第一次送药,是惦记他爸的军火渠道;第二次挡子弹,是想看他跪不跪;第三次放他跑路,早算准了抗联会收人。
汤德远到最后才想明白:自己这条命,早被标好了价。
最绝的是彩凤——肖铁林让她去“照顾”汤德远,原话是“床上床下都给我盯紧”,结果她把伪军的布防图缝进嫁衣里,转头递给了抗联。
窑姐儿怎么搞到情报?
简单。
伪军喝高了吹牛,她把瓜子壳往地图上一扔,随口问“这疙瘩有狼吗?
”对方指哪儿,她就记哪儿。
后来抗联端炮楼,用的就是她画的“瓜子壳地图”。
有人骂彩凤“不检点”,可1938年的东北,女人想活命,比男人难十倍。
她靠陪酒攒了二十块大洋,全拿去换了奎宁——抗联的伤员等着退烧。
窑子里的姐妹说“你疯了”,她笑:“反正我烂命一条,换他们多杀几个鬼子,值。
”
最戳心的是汤德远归队那天。
彩凤没跟着过江,她留在对岸继续当“眼线”。
分别时她把嘎牙子往汤德远怀里一塞:“娃的爹妈为打鬼子死的,你得让他知道,咱中国人没怂过。
”后来抗联档案里记了一笔:1941年,代号“凤尾”的情报员牺牲于哈尔滨,生前传递日军围剿路线七次,救下三百余名战士。
没人知道“凤尾”就是彩凤。
就像没人统计过,当年有多少窑姐儿、寡妇、被休的下堂妻,悄悄把膏药旗换成了抗联的布条。
她们连名字都没留下,但嘎牙子们记得——那个总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娘”,教会了他们第一个词:回家。
来源:荒村古宅探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