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二十九的风很硬,院口的春联还没贴上,炭火里噼里啪啦,常四爷的手背却止不住地抖
古平原用一句“本年未过”保住常四家的院子,却把自己变成王天贵对抗李万堂的关键筹码
年二十九的风很硬,院口的春联还没贴上,炭火里噼里啪啦,常四爷的手背却止不住地抖
王天贵的管家拎着账本来要债,算盘珠子拨得脆,像是给这家人定了音
古平原站出来,衣角还沾着宁古塔的霜气,盯着借据看了一眼,话不多,抓住“本年”的漏洞
他说得很直:借据写的是本年,没到初一,这年还没算完
管家一愣,这一愣就够了,至少让院门暂时没被摘走,锅里那口年饭还能煮下去
我看这招不是逞口舌,是把规矩当盾
说白了,常四爷这一家当晚能睡在自己的炕上,是古平原用章程和胆气一起扛下来的
他连夜张罗着把借据重新核对,灯影里人群一阵一阵,谁心里都明白:这事没完,但当下的劫难先躲过去了
屋角的柜子上放着一盏油灯,火候稳了,人的心也暂时稳了
只是我当时就想,这种稳,未必真稳
更扎心的是,王天贵不是个只会硬闯的主
他站在山西地界,名声一向狠利,眼睛却更毒
他不看谁动情,他看谁有用
古平原这一手,先是维护了常四爷的宅院,后是露了自己的心智
换句话说,王天贵见到的,不是一句“本年未过”,而是一把能用的刀
刀锋藏在纸里,遇到事能破局,这种人稀缺
有业内人士提到,彼时李万堂携苏紫轩在山西布局当铺,目标直指晋商的脉络
这不是谁家开个铺子那么简单,是要把人脉、资金、信誉网一口气拧在手里
王天贵虽在地界上说得上话,但他缺的是能与京城首富过招的智谋手
他不缺人,不缺钱,就缺一个能“抄章程又懂人心”的参谋
古平原那晚点了灯,某种意义上也点亮了王天贵的心思
更关键的一步,是王天贵很快查到古平原逃出宁古塔的底细
这事放到官府那儿是一锤定音,古平原则难自保,常四爷也要连坐
局面到这儿,像是掐住了古平原的咽喉
他若不答应,风声稍动,人头落地是分分钟
王天贵没走上交朝廷的路,而是把这枚铁证当筹码,换古平原的命为他所用
狠不狠?
狠
聪不聪?
聪
我完全能理解古平原的犹疑
在义与命中间,人常常不是选,而是被逼着走更难那条
常四爷一家在他心里不是数字,是饭桌边一圈脸
他妥协,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有人过年能有炭火
于是他收起书生气,开始学着在商场里下棋,与昔日仇人李万堂正式对垒
这一下,恩怨和生意绑成了绳,谁都不好挣脱
别小看那张借据上的两个字,它背后是规则的底线
古平原拿的是理,不是情,理站得住才稳
可商场不只是理,还有势
我敢说,王天贵之所以“收起敌意”,不是心软,是看见了势的方向,顺势推人入局
这样一来,他不用马上硬拼李万堂,先把古平原推到前排,自己坐在后面看棋盘
影响是实打实的:成本更低,机动更快,失手也有替身
有几位知情者反映,古平原在山西的起手就盯紧了晋商、徽商、盐帮这些线
他不是广撒网,而是挑断点,抓关键人,找关键事
对手把当铺铺开,他就从信誉和流通上做文章,逼得人家每一步都要回头看后院有没有火
这就是商业上的“对位”:不求全能,求对痛点
王天贵呢?
稳坐后排,收着消息,甩出资源,暗中牵线,手越洗越干净
戏眼在这里:古平原起初是报恩,可到了场上,他的每一步都在重塑山西商界的格局
他把书房里的章程拿到街口,跟人过招时眼里有光,这种光不是英雄气,是活法
他明白自己是人家的“利器”,但也知道刀久了会钝,就不停打磨
这份自知,是他能活下来的关键,也是王天贵敢赌的底气
我看这一连串的选择,其实都指向同一句话:生意里最贵的不是钱,是人
李万堂厉害,厉害在布局;
王天贵厉害,厉害在用人;
古平原厉害,厉害在把命和理捆在一起还走得稳
到后来,大家都在同一张桌上喝茶,茶味淡了,心事却更重
谁都想赢,但谁都不想先翻杯子
换句话说,山西的风云背后,是几个人把各自的算盘珠子拨得恰到好处
有一回我听到巷口有人说,“小道谋生,大道谋国”,这句话放在这段故事里格外应景
古平原则用小道保一院人,又在大道里扛起一场局
不必拔高他,也不必苛责王天贵,人各有盘算,关键看盘算之后的结果落在谁身上
常四爷家的窗纸补上了裂,屋里又有人笑,这是结果;
商界更紧,彼此更慎,这是代价
更扎心的一点是,古平原当晚的那一“多管闲事”,其实是把自己送进了更大的漩涡
但他没退,退一步就有人没年过
他在几方势力之间走钢丝,脚稳是因为心定,心定是因为他始终记得来路
这份来路,不是书页上的,而是炭火上的
我在这儿想留个问题:如果当初他不说那句“本年未过”,山西的棋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吗?
恐怕不会
因为一个人的选择,常常能把一座城的气场往另一边推
后面怎么走,各家算盘还在打,棋局也还在变
究竟是恩将仇报,还是借力成全,恐怕要等到下一盘茶凉了,才看得真
来源:乐天派咖啡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