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9文铜钱换一条人命,师父替徒弟喝毒酒,这剧把师徒情撕得比案子还血淋。
49文铜钱换一条人命,师父替徒弟喝毒酒,这剧把师徒情撕得比案子还血淋。
看完后背发凉的不止是凶器,是算盘声。
大师兄杀人前先数铜钱,一文代表一年寿,数满49下,等于把别人的命折成自己的官阶。
仵作行最忌血光,他却把规矩当垫脚石,踩着同窗尸骨往上爬。
二师兄殷腰更疯。
他兜里也揣铜钱,却拿来买师父的命。
每丢一袋,就在心里默念:再活一年,再教我一年。
绝症师父咳血,他跑遍坟地找替死鬼,信的是乡下老法子:把别人的阳寿锁进铜钱,再塞进死者嘴里,阳寿就能挪给活人。
师父耿无伤全知道。
夜里灯油快干,他还在案头抄验状,字迹工整得像给学生批作业。
其实那本书是陷阱,他让两个徒弟各自誊写一章,笔迹一对,谁杀人谁借寿,纸面上一清二楚。
天亮前,他把毒酒倒进粗瓷碗,自己先喝。
仵作不能杀人,但可以杀自己。
他拿命把两条债一并还了:一条是徒弟欠苦主的,一条是自己欠徒弟的。
二十年前他把大徒弟赶出门,就是怕孩子走歪路,结果还是把祸根带进坟墓。
史书里有同款荒唐。
明朝万历年间,松江府出过方士卖寿案,富户花五百两买一对童男女,炼两丸红丹,吃下去指望添十年寿。
东窗事发,方士被凌迟,富户流放,两条小命却回不来了。
套路和剧里一样:先把人命拆成数字,再把数字包装成希望,卖给怕死的人。
剧最狠的地方在这里:它把封建迷信写成亲情。
殷腰不是坏人,他只是想多留师父一年。
观众看着他一袋袋扔铜钱,心里也跟着数:再扔一袋,师父就能撑到师妹出师,撑到仵作行不再低贱。
数字越小,盼头越大,血腥味越重。
耿无伤喝完酒,把验尸刀留给小师妹。
刀背刻着一行小字:见尸如见镜。
意思是,每天和死人打交道,得先照见自己。
他教了一辈子的学生,最后把道理刻在最不能杀人的物件上。
戏外的人比戏里清醒。
弹幕刷得最多的一句:如果我爸也得了绝症,我会不会也去借寿?
没人敢答。
怕死是本能,孝字当头,本能就长出獠牙。
编剧把这道选择题拍出来,不给答案,只给后果:借寿的人,最后连给师父送终的资格都没有。
仵作行有条老规矩:验尸人不验亲。
怕手抖,怕心软,更怕把私情写进验状。
耿无伤亲手打破规矩,把徒弟当亲人,把亲人推向法场。
他死后,县衙把小师妹从贱籍里除名,不是开恩,是补偿。
补偿她一夜之间失去所有靠山。
剧播完,网上冒出不少科普,说古代借寿纯属瞎编。
其实是不是瞎编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信。
信了,就会有人动手。
不信,也拦不住想活命的心。
耿无伤明白这一点,才选择死。
他觉得只有自己闭眼,徒弟才能睁眼看见终点。
终点是什么?
是师妹捧着那把验尸刀,站在大堂中央,对县官说:我来报数,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她不再求谁长命,只求每具尸体都能开口说话。
师父没教完的最后一课,由她补上:人命不是铜钱,不能加减,只能偿还。
屏幕暗下来,观众还在问:如果殷腰早知道师父甘愿喝毒酒,他还会不会扔那49文钱?
问题没有答案,就像生活里没有如果。
怕死的人依旧怕,孝顺的孩子依旧孝,错的是把两者混为一谈的那套算法。
下次再听到铜钱响,不妨先摸摸自己脉搏。
数字能买命,也能卖命,最怕的是买卖做成习惯,把活路走成死路。
耿无伤用一杯毒酒提醒所有人:见过太多亡魂的人,更得记得自己也是血肉。
记不住,下一个被数的,就是自己。
来源:远见卓识菠萝ys6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