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集大结局当晚,童瑶蒋欣联手把国产家庭剧最后一层遮羞布撕得稀碎,观众集体失眠。
36集大结局当晚,童瑶蒋欣联手把国产家庭剧最后一层遮羞布撕得稀碎,观众集体失眠。
点开热搜,满屏都在问:婆婆60岁创业、小三带娃转正、败家女一夜成单亲战神,这到底安慰了谁。
有人笑到捶床,有人直接摔遥控器,共同点只有一个:胸口那口闷气更堵了。
剧里最先翻车的是冯美奇。
开局她刷卡买包眼都不眨,老爸被气进ICU,家里别墅贴封条,观众以为她要流落街头,结果编剧让她把衣帽间改成直播间,二手包一挂,三个月赚出月子中心VIP。
弹幕刷疯了:原来奢侈品还能救命。
现实里,二手平台数据显示,真正能在三个月回本的卖家不到百分之三,大多数人连手续费都赚不回。
剧情把幸存者偏差玩成标准答案,等于告诉负债年轻人:你穷是因为不会卖包。
毒鸡汤兑多了,真有人信,第二天就刷卡囤货,结局不用猜,库存压到天花板,只剩自拍里强撑的笑脸。
更离谱的是何丽华。
前三十五集她每天把媳妇当免费保姆,病历单一下来,立刻变身老年董明珠,拉着女婿在病房里开起蚕丝网店,医生前脚说可以出院,她后脚把病床改成打包台。
编剧想拍励志,观众只看到魔幻。
真实病房里,六十岁病人连手机支付都弄不明白,更别说选品、运营、发货。
国家统计局数据摆在那,网民里六十岁以上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二,其中会网购的不到四成,能直播带货的万里挑一。
把极端案例拍成主流,等于对真正的老年群体说:你赚不到钱是因为不想。
刀子扎在普通人身上,剧里剧外一起流血。
全剧最稳的反转定律只有一条:谁拿到钱,谁立刻洗白。
冯家破产,全家吵到掀屋顶,拆迁款到账那天,所有人自动失忆,连最横的小叔子都学会夹菜。
许家婆婆前脚还在逼媳妇签放弃房产协议,后脚拿到补偿款,立马给媳妇买金镯子。
观众傻眼:原来亲情也有零售价。
银行柜台前,这种戏天天真人版上演,兄弟姐妹为一块宅基地打到头破血流,存折数字一到,瞬间握手言和。
编剧不过把柜台玻璃搬进了客厅,就把观众看跪了。
有人感叹现实残酷,有人觉得被扒光,共同点是被戳得生疼。
最惨的工具人是沈明珠。
老公出轨,婆婆刁难,娘家吸血,她像块抹布,谁都能拧一把。
剧情需要圆满,让她一句“都过去了”强行收尾。
观众不买账:受害者凭什么必须原谅。
弹幕里有人写:我婆婆要是这么对我,我一辈子不登她家门。
点赞十万。
真实生活里,太多女性被家庭榨干,最后还要被劝大度,伤口撒盐还要笑,谁受得了。
编剧把圣母光环套她头上,等于告诉观众:忍耐就能换来幸福。
毒鸡汤最狠的地方,是让被欺负的人相信,错在自己不够能忍。
大结局播出后,平台评分从八点一掉到六点五,评论区却越来越热闹。
有人骂编剧侮辱智商,有人熬夜二刷找糖吃。
最狠的差评写着:看完差点以为我穷是因为没卖包。
最走心的好评只有一句:至少让我知道钱真能解决大多数吵架。
同一部剧,有人看到笑话,有人看到镜子,收视率却稳居前二。
说明什么?
观众早就不指望真实,只想找点乐子,再顺道确认自己过得没那么糟。
骂完剧情,明天继续挤地铁,房租照样涨,老板照样催报表。
电视剧把血包换成糖浆,大家边骂边喝,因为现实更苦。
有人总结:国产家庭剧三板斧,破产、出轨、大团圆,缺一个都凑不够三十六集。
深一点看,套路背后是安全牌。
制片方算得精,写穷写富都有风险,只有写钱能回本的亲情最稳。
审查容易过,广告商喜欢,观众骂完还忍不住看。
于是荧屏上全是突然醒悟的婆婆、一夜成长的千金、随手拆迁的亲戚,真实的小人物被剪得一个不剩。
偶尔有人想拍点真的,弹幕先飘过“太压抑”“看得累”,数据一掉,广告商就撤。
市场用脚投票,谁也不敢跟钱过不去,最后只剩魔幻合家欢轮流上线。
那观众只能认栽?
倒也未必。
有人把剧当镜子,看完立刻去打印遗嘱,有人把剧当警钟,回家对老婆说声辛苦了。
最狠的观后感是:以后谁再劝我大度,我就让他看《四喜》大结局,然后问一句,你愿意当沈明珠吗?
一句话把对方噎住。
文艺作品再假,也能当防骗教材。
至少下次亲戚借钱,你会先想想剧里人拿到拆迁款后的嘴脸。
电视剧不能替生活还债,却能提醒你别再傻白甜。
骂完编剧,关掉电视,真正的反转只能自己写:存点钱,学点法,离消耗你的人远一点。
现实里的大团圆不靠编剧发钱,靠自己把钱包和心情都守住。
屏幕暗了,片尾曲还在循环。
有人在弹幕打下最后一行字:别骂了,明年续集还得看。
点击发送,新的剧集预告弹出,婆婆和媳妇握手言笑,富二代开始二次创业。
观众骂归骂,手指还是诚实地按下预约。
魔幻的从来不是剧情,是明知假得离谱还忍不住点开的我們。
夜里十二点,城市灯牌熄灭,房贷短信准时到达。
手机微光照在脸上,像极电视剧里那道强行圆满的柔光。
区别在于,天亮以后,没有人会突然拿到拆迁款,日子还得一步一步熬。
能做的就是记住剧里最诚实的那句台词:钱买不来幸福,但能买来不吵架。
努力赚钱,少点幻想,比骂编剧有用得多。
来源:积极的阳光haYU1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