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聊过《暗河传》的剧情,今天就重点说说男主龚俊的演技,从开播到现在,关于他演技的讨论就没断过,不少观点都挺有争议的。
十月底的古装剧市场打得火热,谁能成为黑马还不好说。
之前聊过《暗河传》的剧情,今天就重点说说男主龚俊的演技,从开播到现在,关于他演技的讨论就没断过,不少观点都挺有争议的。
先声明一下,我对龚俊本人没任何意见,甚至看了《花儿与少年》后还挺有好感的,觉得他人品不错、为人也靠谱。
但咱得清楚,人品好和演技好是两回事,这篇文章只聊他的业务能力,不针对他个人。
毕竟演员的本职是演戏,人品值得夸,演技要是能跟上就更完美了。
看完《暗河传》,我先说说大家吵得比较凶的“面瘫”问题。
网上有人说他表情僵硬、情绪没到位,是“面瘫脸”,我看了剧之后,觉得这话只对了一半。
龚俊不是所有戏都这样,而是时好时坏:有时候表情到位、眼神有戏,看着还不错;但有时候又会眼神空洞,脸上没什么情绪,显得特别僵。
整体来看,他的发挥太不稳定了,好的戏能让人入戏,差的戏又能瞬间出戏,这种波动对于主角来说其实挺影响观感的。
再说说“端着”的问题。
《暗河传》里龚俊演的苏暮雨是个内敛深沉的角色,这种角色其实特别考验演员,既要演出角色的压抑隐忍,又不能真的演成“木头人”,尺度得拿捏好,不然要么面瘫,要么就显得“端着”。
有人说龚俊演得太端了,但我倒觉得不是端,而是少了点“活人感”。
这类角色的核心是“内心戏”,得通过眼神、微表情、小动作把角色的想法透出来,让观众能感受到他没说出口的情绪。
可龚俊的苏暮雨,总让人觉得差点火候,好像只抓住了角色“冷”的表面,没挖透他“热”的内里。
有人说“角色本身就是活死人,这样演没问题”,但“活死人”三个字得拆开看啊:“活”是说心脏还跳着,“死”是说心死了,可最后还有个“人”字。
就算再悲伤、再绝望,苏暮雨还是个人,不是真的死人,也不是没感情的神或鬼。
他就算麻木,心里也该有不舍、有牵绊,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大义。
但龚俊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好像有点浅,没把这些深层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角色看着就不够立体,少了点厚度。
最后聊聊最基础的台词。
内娱一直挺包容的,没规定演员必须用原声,所以很多台词不行的演员都会用配音,等练个几年觉得差不多了,再用原声证明自己没偷懒。
龚俊之前的剧我看的不多,但大多是配音的。
作为科班出身的演员,一直用配音其实挺难让人认可演技的,不过我也没急着给他下结论,毕竟演员成长需要时间,可能有的演员得等三五年,甚至更久才能把台词练好,到时候再看他的原声表现也不迟,总得给人家用实力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这次《暗河传》他用了原声,我认真听了几集,发现问题还挺明显的。
首先是语速太慢,而且慢得很刻意。
我猜他可能是怕台词口齿不清被骂,所以特意放慢速度,把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楚。
这么做确实让吐字变清晰了,可代价是“活人感”没了,正常人说话不会这么慢、这么板正,听着就像AI读台词,特别不自然。
其次是重音和节奏没找对,他说台词就像一条直线,没有起伏,不知道哪里该强调、哪里该放缓,完全没把台词里的情绪带出来。
好演员的台词是能“演戏”的,能通过语气、节奏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心情,可就算把标准降低,龚俊的原声台词也没达标。
当然,我这里说的“用配音”,只指那种台词本身不行、需要靠配音救场的情况,不包括那种“台词没问题,但声线不贴角色”才用配音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总的来说,龚俊在《暗河传》里的表现,有进步的空间,也有明显的短板。
作为出道十年的演员,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演技,不管是台词还是角色理解,都能再下点功夫。
希望他之后能多琢磨角色,把基础打牢,毕竟观众对演员的期待,从来都是“人品好,演技更好”。
来源:娱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