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我刷到《别惹真千金,她爸是超级女儿奴》,本来想随便看两集打发时间,结果一口气追了十集。
上周我刷到《别惹真千金,她爸是超级女儿奴》,本来想随便看两集打发时间,结果一口气追了十集。
后来才知道,这剧不光我看得上头,还把9月微短剧大盘给拉稳了,之前连续3个月下滑,9月一下子回升到20.9亿,比8月多了10%还多。
作为一个偶尔追短剧的观众,我对微短剧的印象还停留在“土味逆袭”上,直到翻了9月的数据才发现,这行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9月微短剧市场到底藏着哪些新变化。
9月微短剧能回暖,《别惹真千金》绝对是“功臣”。
这剧热力值超4300W,是近3个月唯一单月破4000W的剧,光它一个就带起了不少热度。
不光是它,9月TOP5的剧热力值都超2000W,比8月多了2部,新剧也多了不少,百强热剧里新剧占了59部,总热力值9.38亿,差不多占了整个9月大盘的一半。
但热闹背后,平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一个做短剧发行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找平台合作,首选肯定是番茄。
9月百强热剧里,番茄占了38席,TOP5里就有3部是番茄的,河马排第二,占24席,剩下的麦芽、九州这些,加起来还没番茄一半多。
中小平台想突围太难了,像山海,百强榜上就3部剧,全靠《别惹真千金》撑场面。
这剧是山海自制的,还在番茄和山海两个平台同步放,靠着番茄的流量才冲成爆款。
我朋友他们公司现在也这么干,自己做精品剧,然后找番茄合作投放,“不然光靠自己的平台,根本没人看”。
爱奇艺、掌阅这些平台也差不多,都走“自制+跨平台”的路子。
毕竟番茄的日活用户摆在那,能借上它的流量,就算剧少也能靠爆款出圈。
如此看来,以后微短剧平台的“马太效应”只会更明显,大平台越做越大,小平台要么出爆款,要么只能被淘汰。
平台卷得厉害,题材上也悄悄变了风向。
以前微短剧基本是女频的天下,什么“甜宠”“逆袭”占满屏幕,9月却不一样了。
我之前觉得男频微短剧没什么看头,直到看了《这个保镖太无敌了》。
主角表面是个普通保镖,实则是隐藏大佬,这种“扮猪吃虎”的剧情,加上“女追男”的反差,看得我还挺上头。
还有《消失的拳王》,里面的拳击场面很带劲,比以前那些“霸道总裁”的男频剧好看多了。
这两部剧都杀进了9月TOP3,热力值都超2500W,差距还特别小。
男频剧能起来,主要是抓准了观众的点。
男性观众就喜欢“爽感足、有视觉冲击”的内容,保镖的身份反转、拳王的复仇故事,刚好踩中这些点。
而且现在男频观众付费意愿也高了,我那爱追剧的表哥,上个月就为《消失的拳王》充了会员,说“比看长篇电视剧过瘾”。
除了男频,漫剧也成了新方向。
酱油这家公司,直接放弃了真人短剧,全心思做漫剧,十一期间它家的《神文时代:神文竟是汉字》单日消耗就破了百万。
我看了几集动态漫,制作不算特别精致,但胜在成本低,朋友说一部120集的动态漫,成本也就50-80万,比真人短剧便宜一半还多,制作周期也短。
9月动态漫的播放量有36.33亿,虽然跟真人剧比还有差距,但增速很快。
现在不少平台还出了漫剧激励政策,鼓励厂商转型。
本来想觉得漫剧只是小打小闹,但看现在的趋势,说不定以后会成微短剧的重要赛道。
现在的微短剧市场,早就过了“随便拍部剧就能火”的阶段。
大盘虽然回稳,但增速慢了,进入了“存量竞争”期。
对观众来说,能看到更多像《别惹真千金》《消失的拳王》这样的好剧,是件好事。
对从业者来说,就得在“爆款内容”和“创新形式”上多下功夫,要么做精女频,要么突围男频,要么转型漫剧,不然很难立足。
说到底,微短剧拼到最后,还是拼内容。
不管平台多大、题材多火,能让观众看得进去、愿意追更的剧,才是真本事。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