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这是历史。吴石英勇就义,导演只能尊重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就算是他能活下去,老蒋也会怀疑他,不再加以重用,接触不到核心机密。
《沉默的荣耀》已经大结局,让很多人意难平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吴石要承认自己就是东海呢?
他完全可以全身而退,进而为我党提供更多的情报啊!自古以来不就是丢卒保车的吗?
首先,这是历史。吴石英勇就义,导演只能尊重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就算是他能活下去,老蒋也会怀疑他,不再加以重用,接触不到核心机密。
其次,他无法用战友的牺牲来换取个人的苟且偷生。
当聂曦写好遗书,决意将一切罪责揽于己身;当陈宝仓拿出关键的信物田黄石,自称“东海”前来“自首”时,吴石明白:即便他继续保持沉默,保密局也绝不会放过他身边的战友,会施加酷刑、严讯逼供。
况且陈宝仓承认自己就是东海,说明情报的传递链是安全的,他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对于一名深入虎穴的潜伏者而言,任务的成败远重于个人的生死。后顾之忧已除,他便可以毫无牵挂地迎接自己的结局,为自己的信仰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他重情重义的性格,在此刻成为了他最坚硬的“铠甲”,也成为了他无法回避的“软肋”。
特务谷正文企图利用这份情义来击垮吴石,但他错了。
这份情义没有让吴石崩溃,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定和坦然,他无法在背叛这份生死情谊的基础上独活。
作为老蒋亲自任命、高度信任的国防部次长,他的“背叛”让蒋介石及其政权颜面扫地,其政治杀伤力远超任何一次具体的情报泄露。
剧中,吴石以惊人的行动力,当众绘制了详尽的军事布防图,那一段简直可以封神。那是向在场的所有人宣告:国民党的防线早已千疮百孔,所谓固若金汤不过是个笑话。
这是他作为一名战士,发起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力的进攻。
当被质问为何“背叛”时,吴石清晰地表明,他忠诚的是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想,是那个本应为国民谋福祉的政党,而非当下这个腐败不堪的政权。
他的选择,是基于早日结束战争、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崇高信仰。
他放弃了通过“渎职”等借口可能换来的一线生机,选择用“承认”来成就三件事:终结战友无谓的牺牲,捍卫自己不容玷污的信仰,以及给予摇摇欲坠的敌人最后一记重创。
来源:影视热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