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晴、马秋元都是未来轰炸内娱的顶流花!”2025年10月21日,于正在社交平台回复网友时抛出的这句话,堪比往娱乐圈扔了颗点燃引线的烟花弹。短短两小时内,#于正预言双花炸场内娱# #短剧一姐闯长剧圈# 等5个相关话题接连冲上热搜,讨论量突破3亿。一边是网友翻出
于正刚放话,赵晴和马秋元要成顶流,结果剧还没播,热搜先炸了
“赵晴、马秋元都是未来轰炸内娱的顶流花!”2025年10月21日,于正在社交平台回复网友时抛出的这句话,堪比往娱乐圈扔了颗点燃引线的烟花弹。短短两小时内,#于正预言双花炸场内娱# #短剧一姐闯长剧圈# 等5个相关话题接连冲上热搜,讨论量突破3亿。一边是网友翻出他过往“毒奶”史花式调侃,一边是剧方趁热放出角色路透,连于正自己练腹肌拍将军定妆照的视频都被扒了出来——这部名为《金吾不禁》的古装剧尚未开机,就凭制片人这波“提前透支顶流KPI”的操作,先把热度拉满了。
造星大佬再开“金口”:这次押注的是“双保险”?
在娱乐圈,于正的嘴从来比热搜预警器还灵。上一次他这么笃定地夸人,还是把吴谨言称作“下一个孙俪”;而更早之前,杨幂、赵丽颖能从新人熬成顶流,也都离不开他的资源加持。但这次直接给两位尚未有爆款代表作的演员贴上“顶流花”标签,还是让吃瓜群众直呼“于老师比券商还敢开预期”。
细品这波选角,不难发现于正藏着“双轨造星”的小心思。女主赵晴走的是“科班稳扎路线”,这位2000年出生的浙江传媒学院毕业生,从《为有暗香来》里戏份寥寥的丫鬟华浅,一步步熬到如今的大女主,光为《金吾不禁》的沈青梧一角就手写了三万字人物小传。有剧组工作人员爆料,她为贴合“从闺阁女子到女将军”的蜕变,不仅提前三个月学骑马练剑,还曾七天只喝米糊减重10斤,连北电表演系都拿她剧中“三滴泪层次不同”的片段当教学案例。于正更是直接放话:“她的圆脸和韧劲,就是赵丽颖之后最适合励志大女主的苗子。”
比起赵晴的“稳扎稳打”,女二号马秋元的入选堪称“跨界奇兵”。这位1999年出生的西安工大经济学毕业生,两年前还在拍信息流广告找不准机位,如今已是手握50亿播放量的“短剧一姐”。《桃花马上请长缨》里,她演的宋惜惜从被背叛的弱女子到雪夜杀敌的复仇者,眼神从破碎到凌厉的切换被网友剪成“演技教科书”,该剧热力值直接冲到9902.6万;《清宫辞》更厉害,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亿,还意外拿下豆瓣8.5的高分。于正直言选她是“打破行业偏见”:“长剧没什么高贵的,能让50亿人次看完的演员,凭什么不能演长剧?”
更妙的是两人的搭配逻辑:赵晴撑演技口碑,马秋元扛流量基础,再加上周柯宇的男主颜值、夏之光的“疯批帝王”人设加持,《金吾不禁》的演员配置简直像给不同观众量身定做的“套餐”。有网友精准总结:“科班党看赵晴的人物小传,短剧粉等马秋元的长剧首秀,颜控冲夏之光的古装路透,于正这是把流量密码摸得明明白白。”
热搜吵翻天:是“造星神话”还是“强推之耻”?
于正的“顶流预言”一落地,评论区立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吵得比剧组开机仪式还热闹。支持派搬出他的“造星成绩单”当论据,质疑者则翻出过往“预言翻车史”打脸,连剧方都悄悄把热搜词条从“必成顶流”改成了“潜力小花”。
“于正选人的眼光从没输过”的拥护者队伍里,不乏业内人士的身影。有资深制片人在社交平台分析:“他当年力排众议让杨幂演《宫》,让赵丽颖接《陆贞传奇》,都是在没人看好的时候押对宝。赵晴的细腻和马秋元的爆发力,都是现在市场稀缺的特质。”更有人晒出数据佐证:赵晴在《凡人修仙传》里的女配角cut播放量超2亿,马秋元的短剧观众转化率高达37%,这两项数据放在新人里已是佼佼者。
但质疑声显然更刺耳。“毒奶预警”的话题下,网友扒出一串“被于正夸过没爆火”的名字:曾被称作“下一个范冰冰”的何瑞贤,至今仍在女二圈打转;被力捧为“古装新贵”的张逸杰,如今作品寥寥;就连当年凭《延禧攻略》出圈的吴谨言,后续也因作品乏力陷入瓶颈。有网友调侃:“于正的嘴是‘薛定谔的预言’,能不能爆全看玄学。”
针对两位主角的争议更是具体到细节。赵晴8月刚卷入与许凯的恋情风波,虽于正报警辟谣,但“量身定制小说版权”“剧组全员配合炒作”的质疑始终没断,有网友吐槽:“资源砸得太明显,反而像‘强推之耻’的剧本。”而马秋元面临的质疑更尖锐——短剧8天拍40集的“快节奏表演”,能适应长剧140天细磨情绪的要求吗?有导演直言不讳:“短剧是‘情绪快照’,长剧是‘情感电影’,两种表演逻辑差着十万八千里。”
最让网友哭笑不得的是剧本身的争议。有细心观众发现,《金吾不禁》的“女将军逆袭”设定和《楚乔传》高度相似,“韦斯·安德森混搭中国水彩”的美学风格更是透着股“用力过猛”的先锋感。更致命的是,有业内消息称该剧曾因题材撞车被平台退货,直到于正亲自出演将军并承诺“收视率不达标自掏腰包补宣传”才挽回局面。“剧还没拍就一堆槽点,这是先靠争议攒热度吗?”不少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背后的算盘:欢娱的“一姐真空”与行业的“短剧革命”
没人相信于正的“顶流预言”只是一时兴起。在这场看似冲动的“押注”背后,藏着欢娱影视的人才焦虑,更暗合了影视行业的跨界浪潮。
最现实的原因,是欢娱影视的“一姐真空期”。白鹿与公司的合约2025年底即将到期,虽双方仍在洽谈续约,但未雨绸缪培养接班人已是必然。盘点欢娱旗下的年轻女演员,赵晴是唯一兼具科班背景、古装辨识度和观众基础的人选——《为有暗香来》让她积累了国民度,《五福临门》的现代装又打破了“古装局限”,资源倾斜自然顺理成章。有业内人士透露:“《金吾不禁》的小说版权确实是专为赵晴购买的,光改编费就花了七位数。”
而力推马秋元,则更像一场“流量实验”。2025年的影视圈,短剧早已不是“小成本玩票”的代名词,腾讯、爱奇艺等平台纷纷砸重金入局,短剧演员“跨圈”成了新趋势。马秋元作为短剧圈的“顶流”,不仅自带50亿播放量的观众基础,更有《三嫁魔君》《醒狮少女》等作品证明的“带货能力”——她主演的短剧单剧充值最高破百万。于正坦言:“签马秋元不是赌她能成顶流,是赌短剧流量能转化成长剧票房,这是行业未来的方向。”
这场实验其实早有铺垫。马秋元2025年3月就受邀参加《微短剧品质盛典》,6月更是拿下腾讯S+级长剧《月明千里》的女二号,与包上恩、王弘毅搭戏。从短剧的“5分钟情绪爆发”到长剧的“细腻情感铺陈”,她一直在刻意转型,在《迎凤归》中甚至挑战了跨度20年的角色。有导演评价:“她比想象中适应得快,短剧磨炼出的‘镜头敏感度’反而成了优势。”
于正自己的“将军梦”也藏着营销小心思。这位在《凤囚凰》时就想演将军却没能如愿的制片人,这次不仅亲自参演,还每天晒健身视频“打卡练腹肌”,硬生生把自己送上热搜。有营销专家分析:“于正知道自己的‘话题体质’,亲自下场演戏本质是给剧引流,毕竟他的腹肌热搜比演员官宣还吸睛。”
顶流难造:她们离“炸穿内娱”还差几步?
在流量迭代比剧本更新还快的内娱,“成为顶流”从来不是靠制片人一句话就能实现的。赵晴和马秋元要想接住于正的“预言”,至少要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是“演技适配关”。赵晴虽有科班功底,但“大女主气场”仍需检验——从丫鬟到将军的成长线,既要演出前期的温婉,又要撑起后期的霸气,稍有不慎就会显得“用力过猛”。而马秋元面临的是“表演体系切换”的难题,短剧里“一个眼神顶三场戏”的技巧,在长剧里可能变成“表情浮夸”。有表演老师建议:“她需要学会‘收着演’,把情绪爆发点藏在细节里。”
第二道是“剧本质量关”。再好的演员也扛不住烂剧本,《金吾不禁》目前最大的隐患就是“题材同质化”。近年来《楚乔传》《长歌行》等女将军题材接连遇冷,观众早已审美疲劳。虽然后期加入了“疯批帝王×治愈皇后”的CP线,还请来原著作者伊人睽睽亲自改编,但能否拍出新意仍是未知数。有编剧直言:“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逆袭故事,再强的演员也救不了。”
第三道是“观众期待关”。于正的“顶流预言”提前透支了观众期待,一旦剧集播出效果不及预期,两位演员很可能遭遇“反噬”。吴谨言当年凭《延禧攻略》爆火后,就因后续作品跟不上被吐槽“德不配位”。有网友警醒:“现在吹得有多狠,到时候骂得可能就有多凶。”
不过两位主角似乎都做好了准备。赵晴在采访中直言“不怕被比较”,表示会“用角色说话”;马秋元则幽默回应争议:“短剧演员不是原罪,演不好才是。”于正更是放话:“就算她们没成顶流,能让大家看到不同类型演员的可能性,这戏就没白拍。”
如今的《金吾不禁》剧组,一边顶着“热搜压力”赶拍,一边被网友“催更路透”。于正的腹肌练得越来越明显,赵晴的骑马戏渐入佳境,马秋元和夏之光的CP路透开始流传。这场始于“顶流预言”的热闹,最终会变成“造星神话”还是“营销笑谈”,或许要等到剧集开播才见分晓。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议本身已经揭示了内娱的新变化:科班与非科班的界限正在模糊,短剧与长剧的壁垒逐渐打破,观众越来越在意“演技质感”而非“出身标签”。正如有网友所说:“于正的预言不重要,赵晴的人物小传和马秋元的50亿播放量,已经比‘顶流’二字更有说服力。”毕竟在影视圈,能被记住的从来不是“谁被夸过”,而是“谁演活了角色”。
来源:鱼乐心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