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家本来经营着一个药铺,虽然生意一般,但养活一家人还是没问题。
褚韶华刚把华顺药铺开起来,生意走上正轨。
陈二顺就败光家产,犹如乞丐一样回了乡。
他痛哭流涕,让他娘打他。
陈太太只是抱着他哭,一口一个“顺儿”啊。
看到这一幕,才突然意识到陈家衰落的真正原因,与褚家一致。
褚韶华的爷爷,在北京城做了一辈子的生意。
甚至比陈家还要显赫,以至于陈家主动上门求亲。
原著里,她爷爷去世不过三年,褚家就败了。
那时褚韶华还不太明白,褚家有两个铺子,怎么就能败得那么快呢?
直到经历陈家的衰败时,她才懂一个家要败起来有多快。
陈家本来经营着一个药铺,虽然生意一般,但养活一家人还是没问题。
褚韶华到了北京后,先是通过24小时营业,提供代熬药,以及送药上门等服务,让生意越来越好。
而后,还通过卖玉容粉,让药铺远近闻名,甚至还拿下3万大洋的军需大单。
他们甚至还准备开分店。
然而,没想到陈老爷和陈大顺去山西收尾款时,染上鼠疫身亡。
陈二顺,趁机抢了当家权。
直接把陈太太和褚韶华等人赶回老家。
没多久,陈二顺就把两个铺子败光,像乞丐一样的回了乡。
人人都说,是陈二顺把家败了。
表面上看,的确如此。
但其实,让陈家败落的关键原因,不是陈二顺。
这一点,从褚家的没落就能找到答案。
02褚韶华小时候,跟着爷爷学过一段时间做生意。
也一直有经商的才能,颇得爷爷器重。
爷爷去世后,家里的掌权人就是父亲。
但她父亲也是个不成器的。
她哥哥就更别提了,剧版里她哥哥轻信于人,为自保直接把家里的店抵出去。
褚老太爷去世后,家里有话语权的人,是褚韶华的父亲。
褚韶华的父亲去世后,家里有话语权的人,就成了她母亲。
然而,不论是她父亲还是母亲,都因为性别,毫不犹豫选择了她哥哥。
可以说,褚家的没落,是犯了两次相同的错,出现了两次具有话语权的人不作为。
褚家的败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见,让陈家败落的人,其实是陈太太。
是她的短视和不作为,才让陈家败落。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她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失职,养出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而是因为,陈大顺和陈老爷死后,她作为陈家最有话语权的人,没有智慧为陈家的未来选择一条明智的路。
虽然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也知道,家里的药铺蒸蒸日上,多亏了褚韶华。
更知道,陈二顺是什么样品行的人。
稍微明事理一点的人,都知道在褚韶华和陈二顺之间,应该选谁作为当家人。
可她就是因为,褚韶华是媳妇,是外人,就选择把家交给不成器的儿子。
这其实就是,短视和不作为。
假如她明事理,陈二顺就没那么容易拿到掌家权,甚至不可能拿到。
陈家在褚韶华的经营下,必定会越来越好。
哪怕她选了陈二顺,对他加以约束,陈家也不会败得那么快。
可惜,她没那个智慧。
其实,不论是褚家还是陈家,之所以兴盛,都是因为家里的掌权者有能耐,且明事理。
当有能耐的人去世后,家族也就走向了转折点。
若是接班人有能耐,自然会继续往上走。
反之,若是接班人无用,家族就会逐渐没落。
这个时候,决定家族走向的,就是那个具有话语权的人。
只不过,褚家和陈家的太太,都没有意识到丈夫去世后,自己这个角色的重要性。
轻易被人利用,把家交给了不靠谱的人。
也是从那一刻起,家族败落就成了注定的事。
来源:小女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