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现在的剧集宣发,真不是以前“发个预告片、上几条热搜”能比的。你刷个抖音,能看到主创下场带头玩梗,粉丝追剧团现场应援,二创视频满天飞,甚至AI角色都能陪你聊天。剧没火之前,宣发已经先卷起来了。
说起现在的剧集宣发,真不是以前“发个预告片、上几条热搜”能比的。你刷个抖音,能看到主创下场带头玩梗,粉丝追剧团现场应援,二创视频满天飞,甚至AI角色都能陪你聊天。剧没火之前,宣发已经先卷起来了。
追剧团:线上线下齐上阵,饭圈玩法直接搬进剧圈
以《与晋长安》为例,浴巾挑战单日就能斩获亿级流量,追剧团活动一出,主演丞磊、宋轶、毕雯珺亲自上阵,讲拍戏八卦,聊角色感悟。免审名额市价3000到5000元,粉丝抢得飞快。有人说,追剧团就是粉丝的“狂欢节”,零距离磕CP,现场气氛比开演唱会还燃。
但主角可不止粉丝,现场还有文娱自媒体——像栗子这样的抖音自媒体人,追着剧团跑,剪辑、采访、当场发视频,助推剧火出圈。追剧团已经成了大剧宣发的“标配”,从早年的小圈子变成了社交大派对,饭圈、同人圈、粉丝自媒体齐聚一堂,各种观点碰撞。线上有弹幕、短视频,线下有见面会、名场面重现,剧宣变成了人人参与的娱乐盛宴。
比如今年暑假《生万物》搞的“俺门”方言挑战,杨幂带头喊“俺在天牛庙村等你”,一个方言梗单日话题阅读量超3900万。非传统剧粉也被吸引入坑,一口气刷14集,网友感叹“乡土气息太香了”。《与晋长安》的#抽象浴巾合影#爆火,宋轶、毕雯珺浴巾造型被玩成表情包,单日热度破亿。这就是追剧团的魔力,线上线下联动,流量直接拉满。
不过,热闹背后也有隐忧。饭圈化、过度娱乐化让剧情深度被稀释,追剧体验容易变成单纯的“打卡行为”,行业热议“追剧团像闹婚现场”不是没道理。
二创切片:病毒式传播的流量发动机
现在的剧集宣推,短视频切片是标配。剧刚上线,片方就有计划地推爆点切片,迎合年轻人审美。好剧不仅靠官方剪辑,还靠用户二次创作——抖音、小红书、快手、B站,哪儿都能刷到。只要素材够多,用户自发剪辑分发,带动二创热潮,平台省下不少宣发费用。
但这事也有悖论:自发二创带流量,但版权风险和剧透争议如影随形。商剪太“班味”,粉丝嫌弃没新意,二创又怕被下架、被告侵权。去年《藏海传》搞官方二创大赛,鼓励粉丝投稿,填补了官方宣发的短板。《赴山海》干脆开放白名单,给优质二创者发奖金,直接点燃创作热情。
还有平台联动。2022年抖音和爱奇艺合作,去年又和腾讯签内容共创协议,还为创作者发现金奖励。这样一来,剧集切片流量入口更广,但也出现了“只看切片不看剧”的新问题。00后小艾说,自己追《生万物》全靠抖音切片,剧情铺垫直接快进,长剧的观看习惯被切片彻底改变了。
AI助阵:虚拟角色陪聊,剧宣玩出沉浸感
除了人类粉丝和自媒体,现在连AI都下场助阵。腾讯元宝和腾讯视频打通,搜片、推剧、AI角色互动一条龙。去年《长相思》AI相柳爆火,单角色热度值突破3.5亿,AI互动成了新增量。
爱奇艺的“桃豆”AI,能解答会员、提醒新剧、模拟角色聊天。比如《赴山海》上线,粉丝可以和萧秋水、李沉舟、肖明明AI互动,高级会员还能免费收礼物。《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上线推理游戏和AI小剧场,靠AI互动火到豆瓣、抖音、微博多平台榜首。AI功能留住了观众,也让剧集IP寿命大大延长。
爆款剧宣背后的隐忧和平衡
剧宣越来越卷,玩法越来越多,但流量至上也带来了新风险。追剧团、二创、AI互动,给剧带来了关注度和新鲜玩法,但也冲击了剧本身的深度和长剧的耐看性。只靠花哨宣发,观众未必真能沉下心来追剧。
行业想要良性循环,就得在娱乐化和作品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创新和坚守,哪一头都不能丢。毕竟,剧再好、宣发再花哨,最后还是得靠内容说话。
来源:BOSS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