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伟那张嘴,能把苏联威胁说得跟明天就开战似的,结果自己先被“思想问题”拍死。
“猪队友”孔捷,居然成了最后赢家?
丁伟那张嘴,能把苏联威胁说得跟明天就开战似的,结果自己先被“思想问题”拍死。
孔捷呢?
山本特工队一梭子打懵,黑云寨又赔进去魏和尚,弹幕天天刷“这团长是来搞笑的吗”。
可偏偏是他,把李云龙、赵刚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老了还能在院子里晒太阳。
能力这东西,战场上确实闪光。
丁伟看地图像开挂,一眼瞄出苏军装甲集群的破绽,论文写得比作战计划还精彩。
可聪明过头,就成了领导眼里的刺头。1959年风向一变,他那些“超前判断”全成了罪状,从大校直接撸成农民,连军装都没让带走。
孔捷的笨,是肉眼可见的笨。
伏击打成遭遇战,情报延迟三小时,气得李云龙当场摔帽子。
但笨人有个好处:认死理。
上级让死守,他真敢把全团填进去;战友托孤,他真能养到孩子上大学。
剧里没拍的是,后来那几个孩子回部队,喊他“爹”比喊亲爹还顺口。
说到底,战争不是棋盘,是人堆出来的血肉磨坊。
丁伟算得到坦克的行进路线,算不到政治部的红笔怎么划;孔捷算不清战术迂回,却算清了“做人”两个字有多重。
最扎心的是,李云龙吞枪那天,丁伟还在大别山挑粪,连收尸都轮不上。
孔捷连夜坐火车,怀里揣着两瓶汾酒,在坟前坐到天亮。
那一刻,能力值归零,人品值拉满。
现在回头看,弹幕里刷“孔捷废物”的年轻人,多半没经历过托孤。
真把兄弟的命交到你手上,才知道“踏实”两个字,比所有战术手册都沉。
来源:荒村古宅探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