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90%的观众没看出来,曾大伦为何要帮人顶罪让程敖为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8 19:30 2

摘要:曾大伦下线那刻,镜头没给血腥特写,只拍曾培德把枪往桌上一扔,说了句“家门不幸”。

“看完第12集,弹幕里全是‘终于死了’,可我心里却堵得慌。

曾大伦下线那刻,镜头没给血腥特写,只拍曾培德把枪往桌上一扔,说了句“家门不幸”。

弹幕刷过一排“爽”,可下一秒就有人问:“他爸真下得去手?

”——这问题比子弹还疼。

曾大伦坏得明明白白。

让阿金顶罪那集,弹幕有人骂他“拿别人的命换自己的面子”,其实说浅了。30年代的上海码头,帮派就是另一种税务局,收的是“命税”。

阿金是曾大伦的“税票”,顶罪不是讲义气,是告诉其他小弟:跟我混,出事我兜着——兜不兜得住另说,先把场面撑住。

这招在1932年的闸北真有人用过,青帮小头目让徒弟顶杀人罪,徒弟家得了两百大洋,转头给老娘买了副棺材,丧事办得比喜事热闹。

最讽刺的是曾大伦的“自由”。

他爸把他发配东北,原想让他吃吃苦,结果他勾上日本浪人卖烟土,反而成了“国际业务部主管”。

弹幕有人刷“这货怕不是拿了伪满身份证”,其实1933年热河刚沦陷时,真有帮派子弟靠给关东军运物资发了横财,回上海穿西装打领带,开口就是“东京的朋友”。

曾大伦的“镀金”是黑的,但黑得发亮。

程敖的挣扎更真实。

弹幕总刷“律师怎么不直接告发弟弟”,可1934年的《刑法》在帮派面前就是草纸。

程敖去警局递状子,局长第一句话是“曾老板昨儿才给弟兄们发了月饼”。

弹幕有人回“月饼堵嘴”,笑完才反应过来:法律那时候真就值几盒月饼。

沈奕群死得安静。

没给跳河特写,只拍她绣了一半的嫁衣漂在苏州河上。

弹幕突然没人骂了,全在刷“她本来能活”。

其实1935年真有女学生被退婚,投了黄浦江,报纸标题是“痴情女殉情”,正文却在讲她爹欠了赌场多少债。

沈奕群的悲剧不是爱情,是账本。

曾培德最后那句“家门不幸”,弹幕刷“鳄鱼的眼泪”。

可老头转身时手在抖——1936年真有帮派大佬亲手毙了儿子,因为儿子偷运军火给日本人,老头隔天就被其他帮派联手做掉。

死前说的也是“家门不幸”,一模一样的四个字,像诅咒。

现在回看曾大伦顶罪那集,有个细节:阿金被带走前,曾大伦拍了拍他肩膀,镜头扫到阿金后颈有块疤——那是三年前替曾大伦挡酒瓶留下的。

弹幕当时全在骂“假惺惺”,可后来有人扒出1931年《申报》社会版:某码头工人替少爷挡枪,少爷赏了五块大洋,工人用这钱给闺女买了双皮鞋,皮鞋小了,闺女穿到十三岁。

所以曾大伦死的时候,最难受的可能是阿金。

弹幕都在刷“活该”,可阿金在牢里听到消息,大概会想起那双皮鞋——它小得夹脚,却是闺女唯一一双鞋。

来源:微笑精灵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