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播!黄景瑜、张佳宁、蒋奇明领衔,40集司法年代剧来了,这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8 08:34 3

摘要:1979年,北京火车站的广播里还在播“严打”口号,那会儿谁要是说“无罪推定”,估计会被当成疯子。

1979年,北京火车站的广播里还在播“严打”口号,那会儿谁要是说“无罪推定”,估计会被当成疯子。

十六年后,《刑法》修订草案通过,同一个词写进了白纸黑字。

这中间的弯儿,电视剧《重器》打算用17个案子、两条人命、一次当庭翻供,掰开揉碎讲清楚。

黄景瑜演的陈一众,出场是个戴黑框眼镜的法学生,第一次进法院连门都找不到。

镜头切到1996年,他坐在修订小组里,袖口磨得起毛,还在跟同事争“疑罪从无”四个字到底放哪一段。

这成长线不煽情,就是半夜啃馒头、被老法官骂哭、把判决书改到打印机冒烟的真实细节堆出来的。

另一条线更扎心。

蒋奇明演的余高远,县法院民事庭的“万金油”,管离婚、管宅基地、管农药厂毒死鱼的赔偿。

九十年代的基层就这德行,法律条文像半本缺页的字典,他得靠一杆秤、一张嘴、一颗怕出错的心,把两边都劝住。

剧里有个镜头,他蹲在田埂上给农民解释“举证责任”,背后是被污染的河,泛着诡异的绿光。

剧组请了三个退休法官坐镇。

拍环境污染致死案那场戏,顾问老周指着道具说:“当年我们没环保法,只能按‘重大责任事故’判,刑期三年封顶。

”一句话,把时代局限拍成了活的。

道具组更疯,为了还原1992年的法庭,真去旧货市场淘来一台“四通”打字机,色带都干巴了,打出来的字缺胳膊少腿,却和档案馆的原件一模一样。

于和伟和丁勇岱的对手戏,像两杯浓茶碰在一起。

一个是政法大学讲台上的“立法派”,一个是执行庭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实践派”,吵到激动处,丁勇岱直接摔了卷宗:“您那理想,能赔给寡妇一袋面粉吗?

”镜头没给煽情配乐,就留两人喘粗气的声音,比任何台词都响。

有意思的是,还没开播,西南政法已经把片花剪进了《中国法制史》课件。

学生弹幕刷屏:“原来‘收容审查’四个字,真能把人关到头发白。

”这剧最狠的地方,是把“法治进步”翻译成了普通人能听懂的疼——比如无罪释放的嫌疑人,回家发现老婆改嫁了,案卷上“证据不足”四个字,抵不过邻居一句“谁知道呢”。

片尾曲用了崔健的老歌,不是《一无所有》,是《盒子》里那句“我的理想在那儿,我的理想在这儿”。

听着像玩笑,细想全是骨头。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