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妃生得一副倾国倾城的容貌,性子却如同被宠坏的孩童,少了几分深宫生存的城府与远见。她自恃有哥哥年羹尧这棵“大树”撑腰,在后宫之中向来是独一份的张扬——上至皇后,她也敢时常甩脸子、摆架子,丝毫不给半分情面;下到宫中的太监宫女,她又出手阔绰,赏起银子来从不含糊,正
华妃生得一副倾国倾城的容貌,性子却如同被宠坏的孩童,少了几分深宫生存的城府与远见。她自恃有哥哥年羹尧这棵“大树”撑腰,在后宫之中向来是独一份的张扬——上至皇后,她也敢时常甩脸子、摆架子,丝毫不给半分情面;下到宫中的太监宫女,她又出手阔绰,赏起银子来从不含糊,正如她自己所说:“想让宫里人真心听话,就得拿银子砸。”
可后宫妃嫔的月例银子本就有定数,华妃这般挥金如土的做派,仅靠月例根本支撑不起。那些源源不断供她挥霍的钱财,实则全是哥哥年羹尧私下里的补贴。她只当这是兄长对自己的疼爱,却忘了这份“疼爱”的背后,是年羹尧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势力,更忘了深宫里的每一份“特殊”,都可能成为刺向自己的利刃。
某次后宫家宴,华妃为了彰显自己的体面,特意打扮得比往日更加光彩夺目,尤其是头上那支牡丹簪子,流光溢彩,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皇后见那簪子工艺精巧、用料不凡,便随口问了句是否贵重。华妃听了,脸上立刻露出得意的神情,不仅大大方方承认簪子是用金线密织而成,还特意加重语气强调:“这是臣妾娘家给的,没花宫里一分一毫。”
她本想借这话炫耀娘家的实力与对自己的看重,却没料到,正是这句无心之言,直接捅破了皇帝心中早已存在的“窗户纸”,也彻底勾起了皇帝对她与年羹尧的杀心。皇帝何等精明,华妃平日的奢侈用度早已超出了她的身份所能承受的范围,他虽早有察觉,却一直未曾点破。可如今华妃亲口承认这支贵重簪子来自娘家,等于明晃晃地告诉他:年羹尧不仅手握重兵、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更有足以支撑后宫妃嫔挥霍无度的雄厚财力。
对皇帝而言,一个臣子若同时拥有滔天权势与巨额财富,便如同悬在自己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更何况,皇帝生性多疑,本就对功高震主的年羹尧心存忌惮,华妃这番毫无顾忌的炫耀,在他看来不是女儿家的小得意,而是年家在变相“示威”,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这让他对年羹尧的不满瞬间加剧。
除此之外,皇帝一直倡导“节俭治国”,希望能在朝堂上下树立起清廉朴素的风气,可华妃的奢侈做派,恰好与他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在皇帝的认知里,华妃身为年家的女儿,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年家的家风。他看到华妃在后宫如此铺张浪费,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年羹尧在宫外是否也如此奢靡——若手握重权的大将军都不遵行自己的治国理念,那朝廷的风气如何整顿?自己的威严又何在?
其实华妃始终没能明白,她所拥有的一切恩宠与奢华,本质上都源于年羹尧的战功与权势。年羹尧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既能得到皇帝的赏赐,也能收到旁人的贿赂,这份因权势而来的财富,最终变成了华妃头上的金簪、身上的华服。她天真地以为这些是自己应得的恩宠,却不知这份“恩宠”早已在她与年家的脚下埋下了祸根。
她在后宫的每一次挥霍,每一次对娘家实力的炫耀,都在不断加深皇帝对年羹尧的忌惮与不满。而那支曾让她在宴会上风光无限的金线牡丹簪子,最终也成了她悲剧命运的见证——它见证了她的张扬与天真,也见证了年家的盛极而衰,更见证了深宫中皇权之下,所有“恩宠”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来源:爱看剧的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