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实初为眉庄守墓二十三年,他临终前让人转交甄嬛一封密信,甄嬛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00:14 2

摘要:乾隆二十八年,秋风如刀,紫禁城的金瓦在西风中发出细微的颤音,最后一丝夏日的余温被无情地吹散,只留下一片金黄与萧索。已是太后的甄嬛,身着素雅的宫装,正临窗看着满园的菊花。这些傲霜而立的生命,总让她想起一个人,那个曾经与她并肩走过无数风雨的姐妹——沈眉庄。菊花的花

乾隆二十八年,秋风如刀,紫禁城的金瓦在西风中发出细微的颤音,最后一丝夏日的余温被无情地吹散,只留下一片金黄与萧索。已是太后的甄嬛,身着素雅的宫装,正临窗看着满园的菊花。这些傲霜而立的生命,总让她想起一个人,那个曾经与她并肩走过无数风雨的姐妹——沈眉庄。菊花的花瓣在秋风中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甄嬛的目光也变得有些迷离。

就在这时,心腹太监小允子步履匆匆地进来,神色凝重,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赶路赶得急。他呈上一封来自宫外的信,信封泛黄,带着草药和泥土的混合气息,仿佛从遥远的岁月中走来。甄嬛的心猛地一沉,小允子低声道:“太后,是温太医府上的人送来的,说……温太主子他,快不行了。”话音刚落,甄嬛的手指微微一颤,信封差点从手中滑落。

二十三年了。温实初为眉庄守陵,整整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里,他从一个温润如玉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鬓发如霜的古稀老人。他的身影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但那份执着与坚守却始终如一。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用余生祭奠一场无望的深情,用孤寂与清苦,守护着那份深埋心底的爱恋。然而,当甄嬛颤抖着双手打开这封他临终前托人送达的密信时,字里行间的惊天秘闻,却让她瞬间血色尽褪,仿佛被一记重锤击中了心口,久久不能回神。

“太后,您看这几盆‘墨荷’开得正好,花匠们说是今年培出最好的品相,让您赏玩。”贴身侍女浣碧——如今应称为谦妃了,她虽已是先帝的妃嫔,却依旧习惯在甄嬛身边伺候,仿佛岁月从未改变她们之间的主仆名分。她的声音轻柔而关切,试图将甄嬛从沉思中唤回。甄嬛的目光从窗外的秋色中收回,落在殿内那几盆姿态各异的菊花上,眼神却有些飘忽。“是啊,开得真好。颜色这么深,倒像是用墨汁染过的一样。姐姐生前最爱菊花,尤喜‘淡泊’,她说菊花不与群芳争艳,只在秋日里独自芬芳,像极了有骨气的君子。”这句话,又将思绪拉回了遥远的从前。那时的储秀宫,眉庄手执一卷书,身旁摆着一盏菊花茶,岁月静好,仿佛能一直那么安稳下去。可后宫的风,从来就不会让任何一棵树安稳地生长,它总是带着无尽的阴谋与算计,将一切美好撕得粉碎。

“说起来,也有段日子没听到温太一的消息了。”浣碧状似无意地提起,一边为甄嬛续上热茶,一边小心地观察着她的神色,“自打先帝爷驾崩,他就去了惠妃娘娘的陵寝旁结庐而居,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他如今身体如何了。”甄嬛端起茶碗的手微微一顿,茶汤上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表情。“他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吗?倔得很。当年我劝过他多少次,让他回太医院,或者寻个清静地方颐养天年,何苦守着一座冰冷的石碑过活。可他就是不听。”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与叹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情深一往,也是难得。”浣碧叹了口气,“只是苦了他自己。”是啊,苦吗?自然是苦的。但温实初对自己,对眉庄,又何尝不是心甘情愿。这份情,沉重得让她这个旁观者都觉得窒息。她还记得,那是眉庄下葬后的第三年,她已是熹贵妃,权势日盛,弘历也渐渐长大,朝中内外再无人敢轻易小觑。那年秋天,她带着四岁的静和公主,第一次去妃陵祭拜眉庄。

那时的妃陵还很冷清,只有几名守陵的太监和兵士,在秋风中显得格外萧条。远远的,她就看见了陵墓旁那座简陋的茅草屋,以及屋前那个熟悉的身影。温实初正在一片小小的药圃里忙碌,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着,哪里还有半分当年太医院院判的风采。听到动静,他直起身,看到甄嬛和她身边的静和,眼神里先是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被一种深不见底的哀伤所覆盖。“微臣参见贵妃娘娘。”他走过来,躬身行礼,动作有些僵硬。

“温大人请起,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甄嬛看着他清瘦的脸庞和指甲缝里的泥土,心中一阵酸楚,“你怎么……把自己弄成了这副模样?”温实初淡淡一笑,笑容里满是沧桑:“这样很好。离她近一些,心里踏实。”甄嬛的目光越过他,看向那块冰冷的墓碑,上面“惠妃沈氏”几个字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她拉过一直躲在她身后,好奇地打量着温实初的静和,柔声道:“静和,快,给额娘请安。”静和虽小,却很懂事,乖巧地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头,奶声奶气地说:“额娘,孩儿和贵妃额娘来看您了。”温实初的身体在那一瞬间绷得紧紧的,他死死地盯着静和小小的背影,眼眶瞬间就红了。他不敢上前,也不敢多看,只是站在原地,像一尊被风霜侵蚀的石像。

甄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让槿汐带着静和到一旁去玩,自己则走到了温实初的身边。“实初,你这样究竟是何苦?姐姐若是在天有灵,也绝不希望看到你如此作践自己。你一身的医术,可以救治天下多少苍生,就甘心埋没在这荒山野岭吗?”“救治天下苍生?”温实初自嘲地笑了笑,声音沙哑,“我连自己最想救的人都救不了,还谈什么天下苍生。嬛儿,你不必再劝我。我的心,早就随着她一起埋进这黄土里了。如今留下的,不过是一具躯壳,守在这里,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事。”他的眼神那么决绝,像一潭死水,再也激不起半点涟漪。甄嬛知道,任何劝说都是徒劳。她沉默了许久,才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递了过去:“这里面是一些银票和宫里新制的伤药。山里湿气重,你的腿又有旧伤,要好生顾着自己。若是有什么需要,就托人送信给我。”温实初没有接,只是摇了摇头:“娘娘的好意,微臣心领了。但微臣在此,粗茶淡饭足矣,用不上这些。至于这身子骨,还能撑几年是几年,也无甚要紧。”

“你……”甄嬛气结,却又无可奈何。她看着这个曾经默默守护了自己半生的男人,如今又用同样的方式,去守护另一个女人,哪怕那个女人已经香消玉殒。她忽然觉得,自己或许从未真正懂过温实初。他的爱,不是占有,不是索取,而是一种近乎自虐的成全与守护。“你既执意如此,我也不再多言。”甄嬛收回锦囊,语气也冷淡了几分,“只是静和,她……她毕竟是姐姐唯一的血脉,也是你……”“她是公主。”温实初立刻打断了她的话,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和惊惧,“她是先帝的女儿,是金枝玉叶的静和公主。微臣……只是一个守陵的罪人。请娘娘慎言。”这一声“罪人”,让甄嬛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是啊,为了保全眉庄的声誉,为了保全静和的身份,他自请宫刑,舍弃了男人的尊严。这份牺牲,天下间有几人能做到?

那次的探望,就在这样沉重而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回宫的路上,静和靠在甄嬛怀里,不解地问:“贵妃额娘,刚才那位叔叔,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哭啊?他是不是生病了?”甄嬛抚摸着静和的头发,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只能说:“是啊,他生病了,生了一种很重很重的心病,只有你额娘才能治好。可你额娘……不在了。”静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此后的十几年,甄嬛又去过几次妃陵。每一次,温实初都比上一次更加苍老,也更加沉默。他门前的那片菊花,倒是越开越盛,从最初的几种,变成了几十种。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那些花草和眉庄的陵墓上。他会日复一日地擦拭墓碑,直到光滑如镜;他会在墓前摆上眉庄最爱吃的点心,尽管那些点心很快就会被风吹干;他会对着墓碑喃喃自语,一说就是一下午,仿佛眉庄真的能听到一般。

甄嬛曾远远地看过一次。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温实初独自一人坐在墓前,身上落满了雪,他没有拂去,只是用手轻轻地扫开墓碑上的积雪,然后将一个暖手炉放在碑前,口中还念念有词:“眉姐姐,冷了吧?我给你带了新的手炉,你暖暖手。今年的雪下得真大,你一个在那边,会不会害怕?你别怕,我在这里陪着你,一直陪着你。”那一刻,甄嬛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她悄悄地退走了,没有上前打扰。她想,或许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心爱的人“相伴”,总好过在繁华的尘世中忍受无尽的相思之苦。

随着弘历登基,甄嬛成了圣母皇太后,权倾朝野,风光无两。她忙于处理朝政,辅佐新帝,渐渐地,去妃陵的次数也少了。只是每年眉庄的忌日,她都会派人送去祭品,并嘱咐他们,给温实初也带去一些衣物和食物。每次派去的人回来都说,温太医身体尚可,只是越发不爱说话了,常常一个人对着陵墓发呆。

她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温实初生命的尽头。他会像一块望夫石,在眉庄的陵前,风化成永恒的思念。她也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将这份沉重的往事,连同那个温润的男子,一同封存在了记忆的深处。

直到今日,这封突如其来的信,像一块巨石,猛地砸进了她平静无波的心湖,激起了滔天巨浪。“快,小允子,备车!我要立刻出宫!”甄嬛猛地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太后,这……天色已晚,宫门即将下钥,此时出宫恐怕不合规矩。”小允子有些为难。“规矩?”甄嬛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凌厉,“在这宫里,我就是规矩!让你备车,你就去!若是耽误了,哀家唯你是问!”“嗻!”小允子不敢再多言,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浣碧也慌了神,连忙上前扶住甄嬛:“太后,您别急。或许……或许事情没有那么糟。温太一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甄嬛没有理会她,只是将那封信又看了一遍。信是温实初的亲笔,字迹却已不复当年的清秀有力,而是颤抖无力,仿佛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嬛儿,见信如晤。二十三载,实初幸不辱命。然大限将至,有些事,须亲手交于你。速来,迟则生变。”幸不辱命?辱什么命?迟则生变?又会生什么变?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让甄嬛品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她了解温实初,他不是一个故弄玄虚的人。他信中提到的“命”,绝不仅仅是指守护陵墓这么简单。这二十三年,他守的,难道另有他物?

马车在颠簸的官道上疾驰,暮色四合,将远处的山峦染成一片黛青。甄嬛坐在车里,心乱如麻。她掀开车帘,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过往的一幕幕。眉庄临终前拉着她的手,气若游丝地说:“嬛儿,我唯一的指望,就是你了……静和,你要……好生待她……”;温实初在雨中为她求情,额头磕破,血流满面;他为了保全她和眉庄,毫不犹豫地挥刀自宫,倒在血泊中……这些画面,像一把把尖刀,反复切割着她的心脏。她欠温实初的,太多太多了。多到她这一生,都无法偿还。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停了下来。小允子在车外低声道:“太后,到了。”甄嬛深吸一口气,在浣碧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眼前,还是那座熟悉的茅草屋,只是比记忆中更加破败了。屋前的药圃已经荒芜,只有几株枯萎的菊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屋里透出一点昏黄的烛光,将一个佝偻的人影投射在窗纸上。

一个面生的年轻男子迎了出来,他穿着朴素的农家服饰,脸上带着悲戚之色。“草民李三,拜见太后。家师……家师已在里面等候多时了。”“你师父?”甄嬛一愣。“是。家师三年前路过我们村,救了我们全村人的性命。草民感念其恩,便拜他为师,在此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李三说到这里,眼圈红了,“只是师父他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了……”甄嬛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快步走进了茅草屋。

屋内的陈设简单到了极点,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除此之外,便是一些瓶瓶罐罐的草药。浓重的药味和一股衰败的气息混合在一起,让人闻之欲呕。温实初就躺在那张木板床上,盖着一床薄薄的旧棉被。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眼窝深陷,颧骨高耸,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乱糟糟的,哪里还有半分当年的影子。若不是那双眼睛,那双即使在弥留之际,依然温润、清澈的眼睛,甄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就是那个曾让她在深宫之中感到一丝暖意的温实初。

“你……来了……”温实初看到她,浑浊的眼睛里亮起了一丝光芒,他挣扎着想要起身。“你别动!”甄嬛一个箭步冲过去,按住了他,“我来了,实初,我来了。”她的声音哽咽,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别哭……嬛儿……”温实初虚弱地抬起手,似乎想为她拭去眼泪,却又无力地垂下,“我等了你……好久……”

“有什么话,你慢慢说,我听着。”甄嬛握住他枯瘦如柴的手,那只手冰冷得像一块石头。温实初没有立刻说话,他费力地喘息了几声,目光越过甄嬛,看向她身后的浣碧和小允子等人。甄嬛立刻会意,回头道:“你们都先出去,在外面守着

来源:游客2176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