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沉默的荣耀》出品人吴卫东,揭秘爆款的背后逻辑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17:03 1

摘要:细数今年的现象级爆剧,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必有一席。“不忍看完,又不想停。”不少观众在追剧时泪流满面,追完剧就“寻英雄”,直言“后劲太大”。该剧讲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真实潜伏事迹,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国家

细数今年的现象级爆剧,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必有一席。“不忍看完,又不想停。”不少观众在追剧时泪流满面,追完剧就“寻英雄”,直言“后劲太大”。该剧讲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真实潜伏事迹,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剧黄金时段收视率峰值达3.129%,酷云实时收视峰值达4.3067%,欢网实时收视率高达6.0550%,位居近5年国产剧前列。

《沉默的荣耀》海报

“它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收视热’,更是一种‘精神热’。可以说,《沉默的荣耀》实现了‘思想引领与社会共鸣’的双丰收。”《沉默的荣耀》出品人,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吴卫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题材创造“两个第一”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沉默的荣耀》在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爱奇艺、咪咕视频同步首播。播出后,该剧热度与泪点齐飞,口碑与信仰共鸣,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打开了一条新的艺术通道,而这样的创作,离不开艺术表达创新的胆量与魄力。

作为出品方代表,吴卫东解释,之所以选择隐蔽战线这一题材,是因为那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隐蔽战线英雄也是最值得敬重的英烈群体。而这部剧也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次以真人真事、真名真姓的方式呈现隐蔽战线故事;第一次聚焦台湾隐蔽战线英烈群体。

项目启动之初,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就开始指导慈文传媒启动本剧创作。吴卫东透露,主创团队在国家安全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走访了烈士家属,查阅原始档案,挖掘历史细节。总制片人马中骏“七年磨一剑”,总编剧卢敏带领年轻团队反复推敲剧本,监制及主演于和伟、导演杨亚洲在开机前两个月逐字围读剧本,摒弃浮躁表达,只为还原英雄的真实与信仰。最终,吴石将军的绝笔信、朱枫传递情报的果敢瞬间、陈宝仓与聂曦的坚守,都通过艺术手段被真实还原。

一句台词“我们的牺牲,是为了后代不再牺牲”,没有煽情,却让无数观众泪目。“这种‘以真打动人’的表达,是我们坚守的创作初心。我们始终认为,尊重历史、敬畏英雄,是文化创作的最基本表达。”吴卫东告诉记者。

一个IP多元传播

157天拍摄、16个月后期制作、近9万件道具、6地取景……这些数字背后,是《沉默的荣耀》制作团队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英雄们用生命守护信仰,他们的事迹跨越时空,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通过这部作品,更多人记住了他们,铭记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

“‘严谨’是《沉默的荣耀》的生命线,一句话,以精品奉献人民。”吴卫东提到,为了还原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氛围,剧组辗转福建的厦门鼓浪屿、漳州、泉州、平潭,以及上海、浙江横店等6地实景拍摄。复原了百年建筑作为情报点,重建渡海场景,使用近9万件道具,全部依照历史资料考证。小到一颗纽扣,大到一辆军车型号,都力求精准。157天的拍摄,团队几乎每天研讨到深夜;16个月的后期制作,为一句旁白、一帧画面、一段配乐反复推敲……

在平台为王、渠道为王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提出‘一个IP,多元传播’的理念——让英雄精神跨越媒介边界,形成立体传播格局。”吴卫东表示,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同时指导慈文传媒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本剧同名图书,让英雄故事从“影视语言”延展至“文学语言”;电子书上线番茄小说、爱奇艺小说平台后迅速登顶热门榜;有声书登陆央视云听、喜马拉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等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160万次。

与此同时,多地新华书店将《沉默的荣耀》列为红色读物推荐,部分学校和社区更将其作为主题教育读本。“通过纸质、数字、声音的多重载体,我们让红色故事‘活’在读者心中,让英雄精神‘传’在时代长河中。”吴卫东说。

“整体作战”形成闭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市场端,《沉默的荣耀》反响空前,它被公认为“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了新标杆”。

《沉默的荣耀》的“大获全胜”,创作机制发挥的力量功不可没。吴卫东说,这部作品的诞生,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结果,更体现了在文艺精品创作领域的一种“机制创新”和“体制优势”。据悉,在立项阶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其纳入2024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国家安全部、国务院台办等部门多次给予专业指导,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广播电视局更是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化项目,从选题策划到宣传推广全程保驾护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文艺创作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党和国家文化工作体系下的‘整体作战’。”吴卫东感慨道,只有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创意执行、从政策支持到社会共建的闭环机制,才能推出叫得响、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此外,烈士家属的参与让创作多了一份温度和信念支撑。吴卫东透露,他们从提供珍贵史料、出具授权文件,到参与剧本研讨、分享亲人故事,用“希望更多人记住英雄”的朴素愿望,为团队注入了情感动力。

“《沉默的荣耀》证明,只有把政治导向、艺术追求与群众情感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真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吴卫东告诉记者。

《沉默的荣耀》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影视范畴,它既叫好又叫座,既能传递正能量,又能赢得市场认可。社会各界自发响应,观众在弹幕区留言“替烈士看看今天的中国”,青年群体发起“缅怀无名英雄”行动,学校、社区开展观剧研讨。由此可见,英雄精神可以借此在新一代中生根发芽,这种从“屏幕共鸣”到“社会行动”的传导,正是文艺作品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最好证明。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要通过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让历史“活起来”,让信仰“传下去”。吴卫东表示,他们将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地域文化等领域不断突破,让中国故事、江西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精神动力”,把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优势。

来源:高度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