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里有段镜头,至今看仍让人揪心:明兰深夜在院中徘徊,两侧建筑和树木像牢笼般将她困住,冷色调的画面里,她望着天上自由的月亮,轻声叹出一句“为自己活一次,我是不敢想了”。这句话,道尽了封建女子在婚姻里的身不由己。
《知否》里有段镜头,至今看仍让人揪心:明兰深夜在院中徘徊,两侧建筑和树木像牢笼般将她困住,冷色调的画面里,她望着天上自由的月亮,轻声叹出一句“为自己活一次,我是不敢想了”。这句话,道尽了封建女子在婚姻里的身不由己。
明兰的“不敢”:不是懦弱,是看清了代价
明兰说的“为自己活”,其实特别简单——不替家族权衡利弊,不为让祖母安心妥协,只选自己喜欢的人,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可在那个年代,这种“朴素的渴望”,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她从小看着母亲卫小娘因宅斗惨死,看着姐姐华兰为家族联姻委屈,早就懂了:女子的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着盛家颜面、父亲仕途、祖母晚年的“筹码”。她若敢任性,轻则让祖母担心,重则可能拖垮整个家——这份清醒,让她连“为自己选一次”的念头,都不敢深想。
所以她深夜徘徊,步伐沉重,连抬头看月亮都带着羡慕:月亮能自由悬在天上,可她却被“庶女身份”“家族责任”层层框住,连散心都只能在固定的院子里打转。
如兰的“敢”:是镜子,也是明兰的“心之所向”
就在明兰准备向现实妥协时,编剧偏让她撞见如兰和文炎敬私会——这不是巧合,是“镜像对照”:如兰的“敢”,恰恰照出了明兰的“不敢”。
如兰的婚恋观,从根上就带着叛逆:她不管对方是不是“高门”,不管父亲同不同意,只认“心里喜欢”。哪怕知道私会被发现会闯大祸,哪怕说了“我也是没有办法”,也不肯放弃这段感情。
明兰撞见这一幕时,第一反应是“躲”,可心里早被狠狠撞了一下——她其实也羡慕如兰的勇敢,也渴望像这样“为自己争一次”。编剧用这种对比,逼着明兰直面自己的内心:她不是“不想”,只是“不敢”。
轻松配乐的小心思:藏着对观众的“温柔”
这段戏最妙的,还有配乐的转变:明兰独白时,音乐是沉重悲情的,把观众的情绪也压到谷底;可当如兰跳出来,音乐突然变得轻松搞笑,瞬间剪断了压抑的氛围。
这不是随便改的——一方面,要契合如兰和明兰“装偶遇”时的慌乱滑稽:一个说“吃多了消食”,一个跟着说“我也吃多了”,两人的窘迫让剧情多了点烟火气;另一方面,是怕观众跟着明兰陷在“不敢活”的悲情里,用轻松的音乐拉一把,让大家知道:哪怕日子难,也还有如兰这样敢闯的人,还有姐妹间的温情。
明兰的“不敢”,是那个时代无数女子的缩影;而如兰的“敢”,是暗夜里的一点光。这段戏没有激烈的冲突,却把封建女子的婚姻困境、内心挣扎,全藏在了镜头、台词和音乐里——这才是《知否》越品越有味道的原因。
来源:洒脱麻酱m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