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重温《神探狄仁杰》,看到李元芳身中毒箭命悬一线时,突然脊背发凉——若是那一箭再偏三分,若是解药晚到片刻,狄公会怎样?
深夜重温《神探狄仁杰》,看到李元芳身中毒箭命悬一线时,突然脊背发凉——若是那一箭再偏三分,若是解药晚到片刻,狄公会怎样?
一、暴风雨前的平静
想象那个画面:李元芳倒在血泊里,幽兰剑还紧紧握着,那双永远警惕的眼睛渐渐失去光彩。他最后看着狄仁杰,想说"大人快走",却只吐出半口黑血。
狄仁杰会怎么做?
他不会哭,不会喊,甚至不会去摇李元芳的肩膀。这个经历过丧子之痛、朝堂倾轧的老人,只会慢慢蹲下身,用紫袍袖口擦去徒弟脸上的血迹,动作轻柔得像在擦拭传世瓷器。
然后,他会仔细端详那支致命的弩箭——从箭镞的锻造工艺,到箭杆的木料纹理,再到尾羽的修剪手法。等他把箭收进袖袋时,眼神已经冷得像幽州地牢最深处的寒冰。
二、复仇的序幕
第二天早朝,狄仁杰依然位列文官之首,只是腰间多系了一条白巾。
武则天问及河北道赈灾事宜,他出列奏对,条理清晰如常。只是在奏报完毕时,突然提起:"陛下,老臣昨夜梦见一柄断刀,刀柄刻着'制于将作监'。"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龙椅上的武则天手指微微一顿。
退朝时,狄仁杰在殿门外拦住主管将作监的琅琊王:"王爷可还记得,三年前您府上定制的那批鎏金弩箭?"
琅琊王脸色骤变。
三、权谋的獠牙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狄仁杰根本不需要证据。
他会让曾泰"偶然"在琅琊王别院搜出私造兵甲的工坊,让张柬之"恰好"截获王府与突厥往来的密信,让千牛卫"例行巡查"时在王府地窖发现龙袍。
三天之内,琅琊王就会变成谋逆钦犯。
这还不是最绝的。
狄仁杰会在结案卷宗里,把李元芳写成为保护王爷而遭突厥刺客暗杀的忠烈。武则天顺水推舟,追封李元芳为忠勇伯,琅琊王则"被自杀"于天牢。
四、真正的杀招
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真正的复仇,在史书里。
狄仁杰亲自为李元芳撰写墓志铭:"大唐李元芳,字子谦,并州人士。性忠勇,器沉毅,屡破奇案,三救圣驾。某年某月某日,为护琅琊王,遭奸人所害,年三十有二。"
短短五十二个字,把凶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琅琊王这一支,从此在史书里只会以"谋逆"二字出现。这才是顶级文臣的报复——活着的时候让你身败名裂,死了还要让你遗臭万年。
五、最后的温柔
下葬那日,狄仁杰往棺材里放了四样东西:一壶并州老酒,一把幽兰剑,那支鎏金弩箭,还有半块吃剩的胡饼。
"元芳啊..."他最后轻声道,"等着看吧。"
等着看那些害你的人,如何一个个下来陪你。
转身时,这个名震天下的宰相,终于抬手抹了把脸。
六、历史的回响
其实《神探狄仁杰》最精彩的,从来不是案子怎么破,而是狄仁杰怎么用人。
他对李元芳,是师徒,是父子,更是知己。所以当有人动了他最后底线,他就会让所有人明白——这个老人能稳坐宰相之位,靠的从来不只是破案的智慧。
更有执子的狠辣,屠龙的勇气,和把天捅破也在所不惜的决绝。
所以武则天终究是聪明的。她可以容忍狄仁杰在朝堂上顶撞,可以默许他保全李唐皇室,却从不敢真的碰李元芳一根汗毛。
因为她知道,那是狄仁杰最后的逆鳞。
真龙之怒,尚且可以安抚。但一个失去最后温暖的老人的愤怒,足以让整个大唐陪葬。
来源:阿迪锅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