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古装剧既要“守得住传统”也要“接得住当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4 09:47 1

摘要:电视剧《国色芳华》是我拍摄的第一部古装剧,从接到项目之初,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能带给这部作品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什么?一个距今千年的传奇故事,如何让人相信、产生共鸣?如何让戏剧张力与历史真实性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思考良久后,我得出的答案是——

作者:丁梓光

电视剧《国色芳华》是我拍摄的第一部古装剧,从接到项目之初,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能带给这部作品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什么?一个距今千年的传奇故事,如何让人相信、产生共鸣?如何让戏剧张力与历史真实性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思考良久后,我得出的答案是——全方位落地。

在剧本层面,我和编剧着手调整拍摄内容,让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更写实,角色所面对的困境更贴合时代背景,在剧中也增加了具体的劳作过程,让主角人生目标的转变与时代气氛相契合。由此,我们以“商户之女何惟芳以花立业”为小切口,串联起三重主题:一是女性成长,通过何惟芳从被婚姻束缚到带领女性创业的历程,诠释女性的独立与自强;二是文化传承,将牡丹培育技艺、传统药妆制作,以及唐代吃穿住行、礼乐等元素合理融入剧情,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悬浮的背景;三是家国情怀,让主角们的理想最终落脚于“济世报国”,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责任的共鸣,使这个唐代传奇故事更具可触摸的当代温度且不失古典之美。

在制作层面,为避免历史失真,我们组建了由唐史专家、牡丹种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提前近一年开展调研。从牡丹品种考据到唐代市井礼仪,从建筑形制到服饰纹样,均力求贴合史实。剧中所用的12000株牡丹中,不乏从唐朝延续至今的古老品种。不同时期使用哪些品种,不同季节绽放何种花、长出何种叶,全部与剧情时间线吻合。

关于剧中的服饰设计,我们参考了大量古籍与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剧中服饰款式、纹样的灵感来源,此外,我们还在壁画上发现了时间的具象化表达——“斑驳”,并将这一特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剧中很多衣服的纹样不是亮丽如新的,而是带有一种历经岁月流逝的遥远模糊感与历史沉淀感。拍摄《国色芳华》《锦绣芳华》两部剧集时,我们共制作了1500多套服饰,每套衣服的颜色、花纹都会随人物身份的转变而变化。襦裙的色系搭配借鉴了唐三彩的美学精髓,红与绿的碰撞展现了唐代的流行风尚。发型与妆容的设计更是不胜枚举。我们秉承“部分复原+合理创新”的原则,设计了丰富的发髻与妆面。除了用高髻插花造型突显角色身份外,也通过醉霞妆、桃花妆、飞霞妆等妆容展现大唐女子之美,印证大唐盛世的一个侧面。

建筑布景上,我们搭建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长安西市的市井繁华、东市的华丽严整、芳园的清幽、蒋府的大气与后院的雅致等场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安城的布局特点与人群居住活动特点。除了建筑群,各宅院的设计也暗藏巧思。比如蒋府的“自雨亭”,既体现了唐代工艺的智慧与美感,也让居住在此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立体的呈现。

剧中音乐、舞蹈也是一大创作重点,我们依据人物身份、场景环境、戏剧情绪做了不同的设计。皇宫以庄重的宫廷雅乐为主,市井则融合雅乐、燕乐、胡乐等,再融入集市叫卖、驼铃叮当、打铁声等百姓日常烟火声,呈现盛唐的自由与开放气质。根据剧情需要共编排了17支舞蹈,包括伞舞、胡旋舞、孔雀舞、祝融取火舞、剑舞、宫廷舞等,以及与杂技融合的抖空竹舞。这些舞蹈并不是故事的背景板或文化元素的堆砌,而是扎实融入剧情,既推动叙事发展,又增强了内容深度。

最后,串联起上述所有元素、使其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无形容器,便是光影。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对称居中构图来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服饰、礼仪的庄重典雅之美。打光结合建筑特点,模拟自然光线效果。夜戏只用火光照明,明亮程度亦有讲究:如油灯、烛火的选择,烛火的数量,都严格契合人物身份。贵族居所烛台林立,平民家中则仅有单盏油灯。这种暖黄色调的光影,让画面的层次感与历史厚重感更突出,也让观众有了沉浸式的体验。

我认为,一部优质古装剧既要“守得住传统”,也要“接得住当下”。“守得住传统”是守住历史的细节与文化的根脉,让作品有质感;“接得住当下”是对接当代的情感与价值,让作品有共鸣。

作者系《国色芳华》《锦绣芳华》导演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