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后初霁,阳光透过层云,洒在覆雪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刺目的光。积雪在檐下融化,滴落成串,发出清脆而规律的声响,如同这深宫之中某种隐秘的计时。芷萝宫内,药香依旧,却似乎比往日更浓郁了几分,带着一种沉静的、蓄势待发的意味。
《琅琊榜》外传之《芷萝药香沉·静妃传》
文/鼎客儿
雪后初霁,阳光透过层云,洒在覆雪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刺目的光。积雪在檐下融化,滴落成串,发出清脆而规律的声响,如同这深宫之中某种隐秘的计时。芷萝宫内,药香依旧,却似乎比往日更浓郁了几分,带着一种沉静的、蓄势待发的意味。
静妃坐在临窗的暖榻上,面前的小几上摊开着几张药材图谱,旁边放着几个打开的锦盒,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干枯草药、矿石细粉以及一小块颜色深沉的琥珀。她的目光专注地落在那些药材上,指尖偶尔拈起一点,在鼻端轻嗅,或置于掌心仔细审视。瑾汐安静地侍立在一旁,随时准备递上所需的器具。
“血珀的质地果然上乘,”静妃拿起那块太医院取来的暗红色琥珀,对着光看了看,其内里纯净,色泽浓郁,“研磨时需格外仔细,不可混入杂质。”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异样,仿佛真的只是在精心准备为陛下调制的安神药丸。
“是,娘娘。”瑾汐应道,取过一套白玉制成的药臼和杵,开始小心翼翼地研磨那小块血珀。细微的研磨声在寂静的殿内回响。
静妃则开始处理其他药材。朱砂需水飞,去除杂质,取其最细腻的部分;龙骨需煅烧,研成极细的粉末;茯神、远志等草药也要按特定比例称量、研磨。她的动作流畅而精准,带着一种医者特有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然而,在这看似寻常的制药过程中,她的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昨夜家宴上誉王那看似随意、实则险恶的挑拨,梁帝那深沉难测的目光,以及景琰那隐忍而倔强的回应,都如同烙印般刻在她脑海里。她知道,那孩子(苏哲/林殊)的计划正在加速,而风险也随之呈倍数的增长。她埋下的这步暗棋,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她将研磨好的血珀粉与其他药材的粉末按照心中推演了无数遍的比例混合,加入少许精心炼制的蜜蜡,开始缓缓揉捏、调和。她的手指白皙纤细,力道却均匀而稳定,那团深色的药泥在她掌心渐渐变得柔韧而富有光泽。她不是在制作药丸,而是在制作几个小巧的、可以随身携带的香囊。药丸目标太大,容易引人注目,而香囊,则隐蔽得多。
“陛下近日操劳,心神不宁,佩戴此香囊,或可略有助益。”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瑾汐解释,语气温和自然,“选个沉静些的料子,绣样也要素雅。”
“奴婢明白。”瑾汐点头,取来了几种深色、质地厚实的锦缎。静妃选了一匹玄色暗纹云锦和一匹深青色素面杭缎。
接下来的两日,静妃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这几个香囊上。她亲手裁剪,亲自缝制,针脚细密而匀称。她在香囊的内衬做了巧妙的分隔,将那份特殊的“安神”药粉填入核心,外层则填充了寻常的、气味清雅的宁神草药,如合欢花、薰衣草等。即使有人拆开查看,若不极其精通药性且细心到极致,也难以发现内里的玄机。
在她缝制香囊的时候,宫外的消息依旧断断续续地传来。靖王依旧在府中“静思”,未曾踏出府门一步。而那位苏先生,据说病情似乎有些反复,蒙挚大统领亲自去探望了几次,太医院也派了医正前往诊治。朝堂之上,关于边境军务、粮草调配的争论似乎多了起来,誉王与太子两派各有建言,梁帝时而采纳,时而驳斥,君心难测。
静妃听着这些消息,手中的针线却未曾停顿。她只是偶尔会抬起头,望向靖王府的方向,目光悠远而沉静。她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正在疯狂涌动的暗流。她必须稳住,必须像这手中的针线一样,精准而缜密。
香囊终于做好了。一共三个,玄色、深青、黛蓝,样式古朴,绣着简单的祥云或竹叶纹样,看起来毫不起眼。
“瑾汐,”静妃将三个香囊放在一个铺着软缎的托盘里,“将这个送去给陛下身边的夏江公公。”夏江是梁帝身边得用的首领太监之一,虽不如高湛那般是心腹中的心腹,但也颇有地位,且为人相对谨慎,不算任何一派。“就说本宫感念陛下体恤,近日亲手做了几个安神香囊,内含宁神药材,若陛下不弃,可置于枕边或随身佩戴,或能助陛下安眠。”
由夏江转呈,比她自己直接进献,更显得不着痕迹,也少了刻意邀宠的嫌疑。
瑾汐接过托盘,谨慎地问道:“娘娘,是否要特意说明是您亲手所做?”
静妃摇了摇头:“不必特意强调,夏江是聪明人,他自会知晓如何回话。”过分的强调,反而显得欲盖弥彰。
瑾汐领命而去。
静妃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积雪消融后露出的、略显萧瑟的地面。阳光照在身上,带着一丝虚假的暖意。她知道,香囊送出,只是第一步。梁帝是否会使用,何时使用,效果如何,皆是未知之数。这就像一场赌博,赌注是她自己乃至景琰的安危,而赢面,却渺茫得可怜。
但她别无选择。
傍晚时分,瑾汐回来了,带回的消息是夏江公公已收下香囊,并表示会寻合适时机呈给陛下,还代陛下谢过静妃娘娘心意。
静妃点了点头,没有再问。她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却并非药方,而是开始抄写一段佛经。字迹清秀工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她需要一些事情来让自己静下来,等待那不可预测的、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风暴。
夜色渐深,芷萝宫早早熄了灯烛,一片寂静。然而,金陵城的另一处,靖王府的书房内,却依旧亮着灯。
梅长苏(苏哲)裹着厚厚的狐裘,坐在炭火盆边,脸色在跳跃的火光下显得愈发苍白。他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看罢,递入火中,看着那纸张被火焰吞噬,化为灰烬。
“宫里……静妃娘娘今日送了些安神香囊给陛下。”他低声说道,声音带着病后的沙哑,语气却异常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坐在他对面的靖王萧景琰抬起头,眉头微蹙:“母妃她……一向细心。”他顿了顿,看向梅长苏,“先生觉得,此举有何深意?”
梅长苏轻轻咳嗽了几声,用帕子掩住口唇,半晌才道:“静妃娘娘精通医理,此举合情合理。陛下近日……确实需要‘安神’。”他特意在“安神”二字上,略略停顿。
萧景琰目光一凝,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无法抓住那闪过的念头。他看着梅长苏那波澜不惊的脸,心中那股莫名的、混合着信赖与疑虑的情绪再次翻涌上来。这位苏先生,看似病弱,却总能于无声处,搅动风云。而他那位久居深宫、看似与世无争的母妃,似乎也并非全然置身事外。
“但愿……能有用吧。”萧景琰最终只是沉声说道,将杯中已然冷掉的茶水一饮而尽。那苦涩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梅长苏没有接话,只是将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雪花不知何时又悄然飘落,无声无息,覆盖了日间的一切痕迹。他的眼神深邃,如同这望不见底的寒夜,无人能窥见其中翻涌的思绪与那深埋于冰雪之下的、炽热的决心。
香囊已送出,棋子已落下。这盘棋,正在向着最凶险的中盘推进。而他,以及那深宫之中默默相助的“静姨”,都已然没有退路。
【第十三章完】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