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后初霁,阳光勉强穿透稀薄的云层,落在金陵城皑皑的积雪上,反射出刺目的白光。寒意并未因放晴而稍减,反而因这阳光的映照,更添了几分干冷的锋利。
《琅琊榜》·《卿本谪仙:言豫津浮生录》
文/鼎客儿
第十四章 风起青萍
雪后初霁,阳光勉强穿透稀薄的云层,落在金陵城皑皑的积雪上,反射出刺目的白光。寒意并未因放晴而稍减,反而因这阳光的映照,更添了几分干冷的锋利。
言豫津肩头受的那一掌,虽未伤及筋骨,却也留下了一片深紫色的瘀痕,隐隐作痛。他对外只说是夜里起身不慎滑倒撞的,依旧如常外出赴宴游乐,只是宽大的锦袍之下,那枚冰凉的黑铁令牌,如同烙印般贴在他的胸口,时刻提醒着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以及其背后可能牵扯出的、更为骇人的隐秘。
宫里的人……为何会潜入言府?目标是他,还是父亲言阙?是因为他近来与梅长苏那若有若无的接触引起了某些人的警觉?还是……与那兰园尸骨案,与谢玉,甚至与更久远的赤焰旧案有关?
他不敢深想,只觉得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缓缓收拢,而他和言府,似乎都已身处网中。
他将那枚铁牌藏于书房最隐秘的暗格,未曾对任何人提起,包括观砚。有些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兰园尸骨案虽被官方压下,但其引发的暗流,却开始在某些层面汹涌激荡。几日后的常朝之上,一位素以耿直敢言、却并非太子或誉王核心党羽的御史,出乎意料地呈上了一道奏本,并非直接提及兰园,而是弹劾京兆尹府尹高昇,玩忽职守,治理不力,致使京畿重地,竟有荒园藏尸多年而未被察觉,实乃失职大罪,请求陛下严惩。
这道奏本,如同一块投入看似平静湖面的石头,瞬间激起了涟漪。
高昇是太子举荐的人,虽非嫡系,却也打着东宫的烙印。此刻被弹劾,矛头看似指向高昇,实则隐隐牵动了太子一系的神经。立刻便有太子一派的官员出列辩护,称兰园乃前朝旧案,年代久远,与高府尹近年政绩无涉,以此弹劾,实属牵强。
而誉王一系的官员,则或明或暗地附和那御史,认为京兆尹职责重大,疏忽至此,确该问责。
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了一番不大不小的争论。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梁帝萧选,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只静静听着两方争执。直到争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帝王的威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一桩陈年旧案,何必在朝堂之上喧哗至此。高昇……”他目光扫向跪在殿中的京兆尹,“你确有失察之过,罚俸半年,以示惩戒。至于兰园之事,着京兆尹府妥善处理,勿再惊扰民间。”
轻描淡写,便将此事揭过。既未深究高昇,也未给誉王一方进一步攻讦的机会。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陛下此举,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是对太子一系的一次轻微敲打。毕竟,兰园之事,发生在天子脚下,京兆尹难辞其咎。
退朝之后,百官鱼贯而出。言豫津虽无实职,但因着侯府世子的身份,偶尔也会参与常朝,站班听政。他混在人群之中,脸上依旧是那副对朝政漠不关心的慵懒模样,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前方。
他看到太子萧景宣面色不豫,在几位心腹的簇拥下快步离去。而誉王萧景桓,嘴角则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与身旁的楼之敬低声交谈着什么。
他还看到了谢玉。这位宁国侯面无表情,步伐沉稳,仿佛朝堂上那场因兰园而起的风波,与他毫无干系。但言豫津却敏锐地注意到,谢玉在与一位武将擦肩而过时,极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眼神,平静之下,暗藏机锋。
言豫津的心慢慢沉了下去。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那道弹劾高昇的奏本,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妙,背后若无人推动,绝无可能。是谁?是誉王?还是……梅长苏?
他倾向于后者。这很像梅长苏的手笔,不直接攻击核心,而是从外围薄弱处入手,挑起争端,搅动局势,让对手自乱阵脚。
“豫津!”一声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谢弼凑了过来,脸上带着惯常的、没什么心机的笑容,“发什么呆呢?走,一起去‘醉仙楼’喝两杯,听说他们新来了个西域的舞姬,身段那叫一个……”
言豫津回过神来,脸上立刻堆起纨绔子弟特有的、对风月之事兴致盎然的表情:“哦?西域舞姬?那可不能错过!走走走!”
他揽着谢弼的肩膀,说笑着向宫外走去,仿佛刚才朝堂上的暗流汹涌,与他毫无关系。
然而,在他心底,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梅长苏已经开始落子了。那么接下来,谢玉,或者说太子一系,会如何应对?
当日下午,言豫津便听到了一个消息。陛下因兰园之事,虽未重罚高昇,却对京畿治安表示了关切,特意下旨,命巡防营加强各坊市,尤其是诸如兰园这类荒废之地的巡查,以防类似“藏污纳垢”之事再次发生。
而负责统筹此次加强巡查事宜的,正是宁国侯谢玉。
表面上看,这是陛下对谢玉的信任和重用。但言豫津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谢玉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调动巡防营的力量,加强对金陵城各处的控制,尤其是那些可能隐藏着秘密的角落。这既是应对,也是一种反制。他要在梅长苏(或者说,那暗中推动的力量)掀起更大风浪之前,将可能的隐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甚至……借机清除。
风暴将至的气息,愈发浓郁了。
几日后的一个夜晚,言豫津受邀前往纪王府赴一场小宴。席间多是宗室子弟和清客文人,气氛轻松。然而,酒过三巡,一位在工部任职的远支宗亲,却似醉非醉地提起:“说来也怪,近来这金陵城,好像不太平啊。前有兰园藏尸,这昨日,我手下一个负责疏浚城南旧渠的吏员回报,说是在清理淤泥时,好像……好像发现了些不寻常的东西。”
席间顿时安静了几分,众人都看向他。
那宗亲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神秘:“说是……几具被铁链锁在一起的尸骨,看那样子,怕也有些年头了……只是河道衙门怕惹麻烦,给悄悄处理了,不敢声张。”
城南旧渠?铁链锁尸?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觉得晦气,有人啧啧称奇,但也只当是又一桩陈年无头公案,议论几句便也罢了。
唯有言豫津,握着酒杯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兰园之后,又是城南旧渠……
这绝不是巧合!
是梅长苏!他还在继续!他像是一个最有耐心的猎人,正在一寸寸地翻开那些被时光和权势掩埋的土地,将底下森白的骸骨,一具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些骸骨,这些被遗忘的死亡,最终会指向哪里?
言豫津几乎可以肯定,最终的目标,必然是谢玉,是太子,是十三年前那场滔天冤案!
他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椎爬升。梅长苏此举,无异于刀尖跳舞,是在挑战当今陛下那绝不容触碰的逆鳞!一旦事败,便是万劫不复!
而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烈酒入喉,带来一阵灼烧感,却驱不散那彻骨的寒意。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阵由梅长苏搅起的风,已经开始吹动金陵城沉积多年的腐叶与尘埃。
而真正的狂澜,恐怕还在后头。
【第二卷 第十四章 终】【未完待续】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