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传顶流IP《告白》的男主选角掀起轩然大波:原定首选陈飞宇被曝拒演,于正旗下王星越也疑似放弃,最终落到了一直演配角的王弘毅手中,再加上资金变动导致开机延期,这部晋江45万+收藏的言情巨作,还没开拍就充满变数。但这场换角风波,根本不是“谁来演”的简单选择题,而是
网传顶流IP《告白》的男主选角掀起轩然大波:原定首选陈飞宇被曝拒演,于正旗下王星越也疑似放弃,最终落到了一直演配角的王弘毅手中,再加上资金变动导致开机延期,这部晋江45万+收藏的言情巨作,还没开拍就充满变数。但这场换角风波,根本不是“谁来演”的简单选择题,而是内娱影视圈的资源博弈与现实考量。
先说说《告白》这块“香饽饽”有多能打。作为晋江言情总分榜前列的作品,它2022年火爆全网,2024年跻身“言情四大巨头”,角色全网讨论量破10亿,甚至让“Crush”一词彻底出圈,连北航都曾卡点给男主周京泽庆生。这样的IP自带庞大书粉基础,按理说本该是顶流抢着要的资源,可为什么陈飞宇会犹豫?
陈飞宇对接已经回应,剧方正以他为唯一首选推进,但合约签订前仍有变数,同时他也在接触多个项目。这背后其实是顶流的“选剧逻辑”:陈飞宇如今已经摆脱“资源咖”标签,需要的是能突破演技的作品,而非单纯的流量IP。《告白》的男主周京泽人设虽讨喜,但这类言情剧容易陷入“悬浮套路”,对想往实力派转型的他来说,性价比并不高。更何况,大IP意味着高期待,一旦口碑翻车,反而会拖累路人缘,不如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剧本稳妥。
而王星越的疑似放弃,同样藏着行业规则。于正曾在直播中透露,《告白》制片人多次接触王星越团队,但始终没敲定合作。作为于正力捧的新生代,王星越不缺古偶资源,可《告白》的现代言情题材与他过往擅长的古装角色差异较大,转型风险不小。更关键的是,前有陈飞宇这个“参照物”,书粉对男主的期待值拉满,王星越一旦接演,很容易被拿来对比吐槽,与其冒险接盘,不如坚守舒适区巩固口碑。
最让人意外的王弘毅,看似是“捡漏”,实则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要知道,内娱每年能开机的剧集不过百余部,男主席位就百余个,还常被顶流一人包揽两三部,新生代想拿男主资源难如登天。王弘毅此前一直以男二、男三的身份活跃,能接到《告白》男主,对他来说是跃级的好机会。虽然他的知名度不如前两位,但“小成本IP+上升期演员”的组合,如今已成影视圈的安全牌——演员压力小,片方制作成本可控,一旦爆火就是双赢,就算反响平平,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至于网传的资金变动、开机延期,本质上是IP影视化的“常规操作”。大IP的版权费、制作成本本就高昂,再加上顶流演员的片酬占比极高,一旦核心演员变动,资金分配必然要重新调整。而片方选择王弘毅,或许也有控制成本的考量,毕竟比起陈飞宇、王星越,他的片酬更具性价比,能把资金投入到服化道、剧本打磨等关键环节,反而可能提升作品质量。
这场换角风波,其实暴露了内娱的现状:顶流演员挑剧本求“稳”求“突破”,上升期演员盼“机会”盼“跃级”,片方则在流量、成本、质量之间找平衡。《告白》从陈飞宇到王弘毅的男主变动,看似是“降级”,实则是更贴合市场规律的选择。
对书粉来说,不必急于失望。比起纠结演员名气,剧本的还原度、制作的用心程度才是关键。而对王弘毅而言,这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毕竟内娱从不缺“天降紫微星”,只要能抓住角色精髓,小演员也能凭一部剧逆袭。
《告白》的影视化之路虽一波三折,但换角背后的资源博弈与现实考量,比剧情本身更有看头。最终这部剧能否打破“IP改编必翻车”的魔咒?王弘毅又能否借此一战成名?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月下从容吟诗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