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书“缘起缘灭,豈随人心”,是凌苍苍留给萧焕的告别,也是她对自己心痛的总结。短短八个字,道尽了这段感情中的无奈与挣扎。看到这封血书,我不禁想起《周生如故》中,周生辰的“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同样是血书,同样是无疾而终的爱情,却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情感重量
血书“缘起缘灭,豈随人心”,
是凌苍苍留给萧焕的告别,
也是她对自己心痛的总结。
短短八个字,
道尽了这段感情中的无奈与挣扎。
看到这封血书,
我不禁想起《周生如故》中,
周生辰的“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
同样是血书,同样是无疾而终的爱情,
却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情感重量。
周生辰的血书是对命运的接受与告白,
他早已知道自己为了天下必须辜负十一;
而凌苍苍的血书却是对无常的诘问与反抗,
为什么缘分不能随心而走?
周生辰的血书满是责任与遗憾,
而凌苍苍的血书却充满了不甘与困惑。
萧焕逼凌苍苍成婚那日,
曾握着剑刃让剑锋更深刺入自己,
痛楚中带着固执说:“你还是不够心狠”。
这一幕,恰如他们关系的写照,
两个彼此伤害却深爱的人,
在权力与真心的旋涡中挣扎。
凌苍苍嫁萧焕为后,没有一天是开心的。
师傅惨死在萧焕剑下,
自己随罗冼血逃婚,萧焕拿凌家九族相逼。
在后宫,她除了醉酒,就是落泪。
写下“缘起缘灭,豈随人心”时,
内心该是怎样的千回百转?
她与萧焕的缘分,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萧焕以白迟帆的身份接近她,
她却真心爱上了这个“处心积虑”靠近自己的人。
得知真相后,那种被背叛的痛苦,
加上萧焕杀害师父的仇恨,让她的爱充满了矛盾。
要知道,凌苍苍并非不爱,而是无法坦然去爱。
当她被萧荧傀儡香控制去刺杀萧焕时,
即使迷失心智,她也不惜自毁不肯伤害他。
这份潜意识里的保护,恰恰证明了她心底深藏的爱意。
而萧焕,明明深爱凌苍苍,却宁愿被她误会,
也不愿说出杀害她师父的真相,
“他答应过苍苍师父,不能告诉她”。
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不在乎她的感受,
而是为了遵守承诺,保护她心中师父的形象。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既然相爱,为何不能坦诚相待?
这就是《凤凰台上》比其他古偶剧更虐心的地方,
他们的爱情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萧焕身处权力漩涡,太后掌管内宫,
凌雪峰控制前朝,
国师杜听馨炼制丹药牵制他的生命。
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连爱一个人的权利都被多方制约。
凌苍苍何尝不是如此?
她不仅是萧焕的妻子,更是凌雪峰的女儿、
罗冼血的义妹、前凤来阁的阁主,师傅利禄是鬼王,
弟弟凌绝顶是边关大将。
这些身份像无数条锁链,把她牢牢捆住。
相比之下,
周生辰和时宜的爱情障碍,
主要来自周生辰的誓言和家族恩怨,
而萧焕和凌苍苍却要面对整个朝堂的明枪暗箭。
对于周生辰写下血书,
是对十一的愧疚,
更是不违背誓言的解脱。
凌苍苍选择留下血书离开,
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太痛苦。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萧焕要杀她师父,
为什么他要用罗冼血的性命逼她做抉择,
萧焕拿救命草治毒却转脸逼她喝下避子汤,
撂下狠话,朕绝对不能有凌氏血脉!
为什么他们明明相爱却不能坦诚相待。
当她发现连自己的父亲都在利用她时,
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信赖的人了。
“缘起缘灭,豈随人心”,
这不只是对爱情的告别,
也是对命运无常的慨叹。
而萧焕看到血书时,该是怎样的心痛?
这个看似掌控一切的帝王,
实际上连留住心爱之人的能力都没有。
他可以为她在花园放置暖炉让百花盛开,
可以明知酒中有毒却一饮而尽,
可以耗费内力为她祛毒而加重自己的寒疾,
却始终无法给她一个简单的真相。
周生辰的血书是向内求索,
接受命运的安排,默默承担一切;
凌苍苍的血书却是向外质问,
挑战命运的不公,拒绝被动接受。
这两封血书的不同,
在于一个是牺牲与成全的悲剧,
另一个则是反抗与追寻的传奇。
凌苍苍曾站立城墙之上,
却没有像十一那样一跃而下,
也没有像周生辰那样接受命运,
而是选择用血书质问命运,
用离开喘气重生。
萧焕也没有像周生辰那样束手就擒,
而是在困境中继续抗争,
他明知前路艰险,仍要保住皇位,
推行新政,甚至用生命保护凌苍苍。
两封血书,两种爱情,没有孰优孰劣。
周生辰的“唯负十一”让我们痛彻心扉,
凌苍苍的“豈随人心”却让我们思考爱情的本质。
缘起缘灭,确实不随人心。
但人心中的爱与坚持,却能超越误解的束缚,
成为黑暗中不灭的光。
来源: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