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石的交通员德英计划从香港登船去台湾,但在码头安检时被警察发现船票是伪造的。他为了保护情报和掩护同事,毅然跳入海中自尽!这个情节很是感人!
吴石的交通员德英计划从香港登船去台湾,但在码头安检时被警察发现船票是伪造的。他为了保护情报和掩护同事,毅然跳入海中自尽!这个情节很是感人!
可仔细想一想,组织上怎么就那样粗枝大叶?搞地下工作就那样毛毛糙糙?难道就不知道登船安检严格的技术检查?难道会轻易地拿一个交通员的性命去侥幸地碰运气?
这个情节设计,有些层次太浅、太儿戏了吧?
特务翁连旺企图渗透进基隆工委,到三荣行海货店想取得老板,也就是工委书记林义良的信任。可反倒引起林义良的警觉和怀疑,当即决定转移。
当碰见了翁连旺被特务打伤后,林义良就很快对翁连旺有了同情心和信任感。对于这个事情的处理,林义良作为工委书记,头脑太简单了吧!
你既然敏感地发现了翁连旺的诡异,就没想想,他被挨揍怎么就偏偏被你看见?一个偌大的基隆市,他被打的地点怎么又偏偏在你的三荣行附近?这难道是巧合吗?你就没往深处想想,是不是敌人设下的苦肉计?
林书记,你就没三思?你就没慎重?就轻易地进了圈套?就顺顺当当地收留了翁连旺?
这个情节设计,显得隐蔽战线的工委书记的水平太肤浅了吧?
台湾工委原计划让阿斌陪同陈泽民去基隆取大功率电台。出发前,翁连旺在阿斌的稀粥里放了泻药,引起阿斌肚泄不止。翁连旺顺利地得以替换了阿斌,和陈泽民下山去了基隆,到基隆就告发了陈泽民。
试想,翁连旺的泻药,是怎么弄来的?山里武装组织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吃喝都是问题,他翁连旺的泻药怎么就顺手拈来?也太奇了吧!太神了吧!
再说了,既便是阿斌拉肚,拉个肚能耽误下山执行任务?当天不能去第二天去,何必要换人?明知翁连旺还没过审查期,谁不能去,非得他去不可?就找不来另外一个人?
这个情节的设计,太戏剧化、太牵强了吧?
吴石和朱湛之(陈太太)第一次会面是在电力招待所,而这个招待所根本就不适合“接头”。
不是吗?两人刚见面,就被国防部二厅的段退之厅长撞上了,弄得很是危险!
按吴石的说法,这是他以前住的地方,认为“接头”很安全,但并不知道老邻居段厅长尚未搬走。
这可能吗?一个高级地下工作者的“密使一号”,对“接头”地点的安全程度就这么疏忽大意?
还有,“接头”结束,他特意嘱咐朱湛之下楼坐聂副官的车走。可幸亏聂副官机智,没让朱湛之坐车,否则,当场就被偷窥的段厅长发现,岂不悬乎?
这个情节设计,太不符合吴石的身份了吧?太不符合逻辑了吧?
吴石临刑前,大义凛然,浩气冲天,令人敬仰、敬佩!
可不解的是,英烈在写遗言时,写的是“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幅联,虽然是反映了吴将军的赤诚和无愧,但为何不引用他真实的绝笔诗呢?
“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丹心为忠善,如此收场亦大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这才是吴将军的真心写照,既朴实又光华,既坦诚又伟大。
既然要真实地再现吴石将军的英雄故事,为什么不把他的真实的绝笔诗再现给观众?反而另编一副对联安上去?这是不是违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为什么要变变花样呢?
这个情节,是不是弄巧成拙了?是不是故弄玄虚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了上面五点,只当是笔者“鸡蛋里挑骨头”,但丝毫没有否定《沉默的荣耀》的意图。
该电视剧的确是一部好谍战剧,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和喜爱。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艺术水平,是其他谍战剧都无法与之相比的。高,实在是高!
尤其是该片拍成后,“沉默”了8年,才得以正式上演,一上演,就赢得了举世的“荣耀”,高,实在是高!
虽然对《沉默的荣耀》提点意见,但还是要发自内心地给该剧点赞,点大赞!
来源:梦回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