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诡之长安》的第二篇章“成佛寺的哭声”里,陶伯因往昔曾被迫诬陷长孙无忌一事,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心理阴影。这阴影如影随形,日积月累,使得他对武则天满怀怨怼,恨意犹如深谷之渊,难以平复。
2025年11月8日,那部令广大网友望眼欲穿、翘首以待的系列古装悬疑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简称《唐诡之长安》),终于在爱奇艺平台正式上线。
在《唐诡之长安》的第二篇章“成佛寺的哭声”里,陶伯因往昔曾被迫诬陷长孙无忌一事,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心理阴影。这阴影如影随形,日积月累,使得他对武则天满怀怨怼,恨意犹如深谷之渊,难以平复。
机缘巧合之下,他偶尔邂逅了外貌与武则天神似的舞阳。刹那间,那压抑已久的恨意如汹涌的潮水般决堤而出,杀念在他心中陡然萌生。为了宣泄这无尽的怨恨,他竟用武则天在嵩山投掷的金简施法,妄图借此让武则天永不得转生。
《唐诡之长安》中的武则天免罪金简
在中国古代,帝王们心怀江山永固、个人康泰之愿景,热衷于前往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们往往会筑造祭坛,燃起袅袅香烟,虔诚地向天地诸神祈福祷告。帝王们将祈福所用的文书,以“金泥银绳”或“石泥金绳”封缄,而后埋于地下,或是投入巍峨大山、奔腾大河之中。这庄重而神圣的仪式,便是所谓的“封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都曾“封禅”于泰山,然而,直至如今,他们“封禅”所用的所有文书依旧踪迹难觅。相较之下,帝王祭祀时投入大川或大河的祭祀文书或法器,反倒陆续被世人发现。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一组赤金走龙,后被学界认定为是帝王祭祀时投入大川或大江的法器。
赤金走龙,晚唐文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据推测,赤金走龙为帝王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武则天正式称帝时(公元690年),她已经67岁,垂垂暮年之态渐显,身体状况自是大不如前。为求康健长寿,武则天如同中国历史上诸多帝王一般,踏上了寻仙求长生的漫漫征途。当时,洪州有位僧人叫胡超,感觉学佛没啥前(钱)途,就改学道术,毕竟大唐奉道教为国教。胡超坑蒙拐骗,自称活了数百岁。武则天听说后,就将胡超召来,命其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药。三年后,丹药炼成,武则天服用后,感觉身体状态确有改善,心中大喜,遂将年号更改为“久视”。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四月,武则天在登封石淙河畔的三阳宫游幸时,身染重病。直至端午节时,方得康健。武则天认为此乃上天垂怜之象,遂大赦天下。随后,她选定七月七日“乞巧”之日,敕命胡超前往嵩山之巅进行祭祀祈福,投掷金简,祈求三宫九府为自己除罪消灾。
武则天金简,武周时期文物,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为研究武则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枚金简呈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23.5克。其正面錾刻着63个汉字,文辞如下:“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文中的“上”,所指正是武则天;“圀”即是“国”;“曌”,则为武则天专属之字。此段文字大意是:大周国主武曌倾心于道教真谛,渴慕长生不老、超凡成仙之境。故而,她命使臣胡超前往中岳嵩山山门,投递这通金简以代其祭拜。她虔诚地乞求道教的三官九府为自己祛除病痛、赐予福祉。
《唐诡之长安》中,胡超在嵩山投掷金简的情节
在《唐诡之长安》的剧情演绎里,胡超遵奉武则天的旨意,于嵩山投掷免罪金简。这一行为刚落下帷幕不久,一直于暗中窥察的陶伯便在崖底寻觅到了这枚金简。然而,回归真实的历史长河,这方金简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一位采药人在机缘巧合之下意外拾获。
如今,这块武则天免罪金简被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系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前来一睹其风采。
来源:旅行者说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