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的逆袭耳光,到底扇中了我们哪根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3 12:57 1

摘要:剧情离谱到令人发指,整部剧耳光从头扇到尾,女主重生回来,扇完了渣男扇小三,扇完了小三扇儿女,扇了一次又一次,说话以前扇,说话过程中情绪上头扇,说完了来个耳光做总结,扇完一集,下集还扇,从头扇到尾。

昨天看了部无脑短剧,讲女主重生后逆袭的故事。

剧情离谱到令人发指,整部剧耳光从头扇到尾,女主重生回来,扇完了渣男扇小三,扇完了小三扇儿女,扇了一次又一次,说话以前扇,说话过程中情绪上头扇,说完了来个耳光做总结,扇完一集,下集还扇,从头扇到尾。

我鄙夷它的无脑,但看完了还挺爽是怎么回事?我还控制不住我这该死的手,看完了这部无脑短剧,又点开了一部!

这就像走进一家餐厅,菜单上明晃晃写着“垃圾食品”,我却毫不犹豫:“对,就这个,多撒点添加剂!”

据说莫言老师也沉迷于赘婿类的短剧,周围很多人也在看短剧,为什么我们会边翻白眼边真香?

明明大家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怎么一到短剧面前,智商就集体出走了?

其实看下来才知道,看短剧根本不需要智商。

但那些啪啪作响的耳光,为什么扇在了我们的心上?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短剧的灵魂——耳光戏。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短剧里的耳光是如此频繁:大小姐扇小白领,原配扇小三,老板娘扇服务员……扇得毫无逻辑,但扇得大快人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叫做“替代性宣泄”。简单说就是:

老板骂你,你不能还嘴;
同事阴你,你不能撕逼;
生活虐你,你不能还手。

但在短剧里,那个被扇耳光的,就是你看不惯的同事;那个被逆袭的,就是你讨厌的领导。每一个响亮的耳光,都是为你不敢伸出的手而扇。

其次,短剧中第二大重头戏就是屌丝逆袭。

屌丝逆袭:成年人最合法的精神鸦片

如果说耳光戏是开胃小菜,那屌丝逆袭就是主菜。

送外卖的其实是集团继承人,被同事排挤的小透明其实是总裁白月光,受气包媳妇其实是隐藏大佬……这些剧情假得连编剧自己都不信,但我们却看得如痴如醉。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现代版童话啊!

小时候相信灰姑娘能遇见王子,长大了发现王子都在财经新闻里。于是短剧成了我们的新童话——不用等仙女教母,不用靠王子拯救,主角自己就能打脸所有人。

这满足了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第一,公平渴求:现实生活中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短剧里一定有;
第二,即时满足:不需要等待十年,最多十集,配角就会跪地求饶;
第三,身份认同:每个觉得自己被低估的人,都在幻想通过短剧等一个逆袭的机会。

看短剧时的我们,精神是分裂的:

左脑:这什么鬼剧情?太假了吧!
右脑:可是女主马上就要逆袭了!再看一集!

理智:你的时间很宝贵,应该去看书学习!
情感:可是这个受气包马上就要亮出身份打脸了!

最后的结果永远是情感战胜理智,就像零食战胜健康餐——明知道哪个更好,但就是控制不住。


我们在消费什么?不仅仅是内容

说到底,短剧消费的不是内容,是情绪。

它不需要逻辑,只需要提供情绪的过山车:

被欺负时的憋屈感
准备反击的紧张感

逆袭成功的爽快感
仇人跪地的满足感

这套组合拳下来,再理智的大脑也会短暂死机。因为我们消费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绪的快餐。

与短剧和解,与自己和解

经过无数次挣扎,我终于明白了:爱看短剧不丢人,这是人性使然。

就像明知道薯片不健康还是会吃,明知道熬夜不好还是会熬,短剧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垃圾食品——没营养,但能提供最直接的快乐。


让我们学会与它和平共处吧:

1. 承认真相:我就是需要这种无脑的快乐,不丢人!
2. 设置边界:可以看,但不能让它偷走我全部的时间;
3. 理解自己:爱看逆袭,是因为我内心还有向上的火苗;
4. 保持清醒:短剧是调味品,不能当主食。

所以,别再有负罪感了!偶尔让大脑放空,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来源:山房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