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禹兮粉丝还在为一番拼命打投,结果制作方悄悄把‘平番’写进合同”——这条豆瓣小组7月22日的爆料,短短三小时就被截图传了七千次,谁看了不说一句:原来吵得最凶的,可能只是陪跑。
“丁禹兮粉丝还在为一番拼命打投,结果制作方悄悄把‘平番’写进合同”——这条豆瓣小组7月22日的爆料,短短三小时就被截图传了七千次,谁看了不说一句:原来吵得最凶的,可能只是陪跑。
事情就是这么尴尬。
《月落花都》还没官宣,李兰迪那边靠《朝雪录》热度回血,商务报价一路涨;丁禹兮这边《长街长》被业内押宝“小爆”,却依旧是“待爆”。两边都想拿“唯一主演”三个字去谈下一步资源,柠萌影业干脆把皮球踢回来:既然都想要,那就并列,谁也别笑谁。
粉丝一听“平番”就头大。
平番在剧宣里就是“暗战”代名词:海报谁左谁右、微博谁的名字在前、片头字母顺序怎么排,都能吵上热搜。参考去年那部平番古偶,播出当天男女主团队各买各的词条,广场撕成麻花,剧粉直接弃坑,播放量跳水三成。有这种前车之鉴,《月落花都》就算剧本过硬,也先得熬过内耗。
更闹心的是,网友随手一句“让孟子义去《月落花都》,李兰迪去《将门毒后》”居然被业内截图扩散。
理由听起来像段子:孟子义长相偏艳丽,更适合演清冷熟女;李兰迪自带少女感,去补《将门毒后》的缺刚好。可剧本不是乐高,说拆就拆。圈内人透露,互换女主得重新谈档期、重新审合同,连植入品牌都得换宣传口径,预算直接飙高15%。制作方一听头就大了,干脆谁也不再奶,冷处理。
于是出现稀奇场景:
《将门毒后》片方一边稳住王鹤棣,一边偷偷面试田曦薇,想用最保险的少女脸堵观众的嘴;另一边,《月落花都》因为番位胶着,原定8月的官宣无限期推迟,平台招商PPT只好先写“拟邀”,把烫手山芋再扔回演员团队。
说到底,是“观众呼声”第一次被放在谈判桌中间。
以前选角是老板、导演、平台三方拍板,现在得算上微博、豆瓣、热搜。一条“她不适合”的高赞评论,能让片方连夜改简历;一次“平番”粉丝大战,就能让招商会缩水。演员的价值被拆成数据:热度、口碑、少女感、少年感、带货力……每一项都能左右天平。
可数据也会骗人。
丁禹兮缺的是“一番爆剧”,不是演技;李兰迪刚回血,却被扣上“争番”帽子;孟子义最惨,人在剧组拍戏,网上已经把她踢出《将门毒后》三次。观众以为自己只是随口吐槽,传到演员那里就是成吨的工作量:补录台词、重拍物料、紧急公关。
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剧组会把安全牌打到极致,只选“零差评”脸孔,剧本反而没人敢冒险。
也有人觉得活该,谁叫以前流水线古偶把观众当韭菜,现在被数据反噬,也算求仁得仁。
最现实的走向大概率是这样:
《将门毒后》用田曦薇,甜妹配王鹤棣,少年少女先赚一波安全分;《月落花都》咬牙平番,让丁禹兮、李兰迪共用“领衔主演”,海报一人一张,谁也别抢C位。至于互换女主的神提议,只会留在营销号的P图里,成为下一次“如果XX演会怎样”的素材。
观众能做什么?
其实不多。官宣前,所有吵架都只是给片方提供免费热度。真到播出,好看就留,难看就关,播放量永远比超话数据诚实。至于番位,记住一句话:平番不等于平戏份,镜头只给能接住戏的人。
瓜吃到最后,最戳人的是丁禹兮粉丝那条高赞留言:
“我们不怕平番,就怕他永远差一口气。”
一句话把演员、粉丝、平台、剧方全拉进同一种焦虑——下一部,能不能爆?
可圈里老人说,爆不爆是天时地利人和,争不争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月落花都》还在拉扯,《将门毒后》也没拍板,夏天都快过完了,官宣依旧没影。粉丝熬得眼睛发红,路人看得失去耐心,只有营销号每天定时投喂“明天宣”,像吊在驴面前的胡萝卜。
算了,都别急。
真官宣那天,名字顺序也就占个热搜十分钟,剧能不能留名,还得看正片一刀一枪。
先让子弹飞,再让戏说话。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