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潜行狙击》苏星柏一笑,谁不喊“港风反派天花板”?十三年过去,44岁的他再挑大梁,苹果肌抢先抢戏,眉毛比台词还忙。特写一推,法令纹挤成括号,观众连“油腻”都懒得刷,直接甩表情包:这是总监还是夜场DJ?
“才点开第一集,黄宗泽那张脸就把我劝退。”——弹幕刷到飞起,豆瓣开分5.9,比第一季直接腰斩。不是观众变挑剔,是TVB把大家当冤大头。
当年《潜行狙击》苏星柏一笑,谁不喊“港风反派天花板”?十三年过去,44岁的他再挑大梁,苹果肌抢先抢戏,眉毛比台词还忙。特写一推,法令纹挤成括号,观众连“油腻”都懒得刷,直接甩表情包:这是总监还是夜场DJ?
马国明被换下的理由很现实:内地金主认黄宗泽的脸。招商PPT上写着他名字就能多拿15%植入预算,平台后台数据更赤裸——《叠影狙击》单集弹幕量38万条,七成在喊“波哥好帅”。于是编剧连夜把“冷面权谋”改成“富二代玩票”,古肇华出场先开玛莎拉蒂,再喝一瓶8秒广告气泡水,观众数得比台词清楚:两集8分钟,新闻理想只配给品牌当背景板。
更尴尬的是,TVB自己人也心虚。片场花絮里,导演连喊“收一点”,黄宗泽只能耸肩:“怕没综艺感。”——老搭档都看出来,他离开“痞帅”安全区就找不到北。反观被换掉的马国明,《白色强人2》里一句“医生救人不是神,只是比死神快一秒”让豆瓣热评赞了3.8万,证明好角色从不靠五官乱飞,靠稳住呼吸就能带观众入戏。
没人接班才是真绝症。艺训班去年毕业24人,能叫上名的零蛋;台里30岁以下男主储备只剩《青春本我》那几个唱跳爱豆,一开口台词像背Rap。高层只能继续薅老牌羊毛,林峯回巢拍《家族荣耀》被吐槽“回炉炒冷饭”,收视还是飙到28点——恶性循环:越不敢用新人,新人越没机会练级,最后观众陪跑十几年,还是看同一批脸在垮。
合拍剧比例飙到75%后,剧本终审权早不在香港。深圳龙岗摄影棚搭得再像TVB新闻台,也挡不住内地审查红线:记者不能揭黑,职场不能过界,连“狗仔”都要改成“自媒体正能量”。第一季里“女主播抢独家”的爽点,到了第二季变成“总监带团队直播助农”,观众傻眼:我冲咖啡想看宫斗,你给我放《致富经》?
有人把希望押在ViuTV,可《季前赛》口碑好却叫好不叫座,广告商只认CCTV与湖南卫视。港剧想翻身,先得回答一个残酷问题:当平台要流量、金主要植入、演员断层、创作缩圈,谁还为“演技”两个字买单?答案其实不新鲜——优酷拿《刑侦日记》做实验,全程电影镜头、无流量阵容,单集成本涨到300万港币,评分7.9,弹幕最高赞却是“TVB终于肯花钱,但看完只记得王浩信在哭”。观众要的不止质感,更是那口“港味”:茶餐厅吵杂、霓虹灯残亮、小人物翻盘。只要拍得出,他们仍愿半夜刷剧刷到眼干。
所以别急着给港剧写讣告。流量可以买来首播热度,却买不到二刷动力;老脸能撑一时,撑不到下一世代。《新闻女王2》翻车只是一记耳光,打醒仍迷信“数据万能”的老板们:再不上交演技,观众就上交会员费给韩剧、美剧、甚至短剧。到那天,就算把黄宗泽、林峯、欧阳震华全请回摄影棚,也凑不回港剧丢失的魂。
来源:金箫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