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播24小时,佘诗曼新剧把广告商塞到11个,却一刀砍掉观众最嗑的男主,TVB这次赌得比剧情还狠。
开播24小时,佘诗曼新剧把广告商塞到11个,却一刀砍掉观众最嗑的男主,TVB这次赌得比剧情还狠。
广告多到连片头都装不下,平台后台却弹出一条弹幕:梁景仁死了,会员能退吗。
数据不会说谎,首日景气1.485,比第一季峰值还高0.2,可热搜第一却是“还我黄宗泽”。
有人连夜剪了第一季吻戏合集,播放量两小时破百万,比正片还火。
TVB高层大概早算过,情绪越炸,流量越贵,11个金主里8个是回头客,他们赌的就是观众边骂边充会员。
职场爽剧最怕主角谈恋爱,可观众偏偏把恋爱脑带进职场。
第一季文慧心和梁景仁斗到最后一秒,弹幕齐刷“办公室吻戏封神”,平台顺手把这对CP打包成招商彩蛋。
第二季开场三分钟,男主躺在停尸袋,镜头切给新面孔古肇华,弹幕瞬间变大型脱粉现场。
有人统计,第一集古肇华出场时长18分47秒,比佘诗曼还多4分钟,微博话题“新闻变宫斗”阅读量直奔3亿。
TVB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2017年《使徒行者2》开场炸死苗侨伟,招商额反而翻倍,套路老,却够用。
观众骂归骂,身体很诚实。
播放曲线显示,第一集结束后24小时,第二集预约量上涨42%,广告位全部售罄。
品牌方不怕负面,就怕没人提,一位日化市场总监私下透露,他们签的是对赌协议,热度每涨0.1,尾款多付10%,这波怎么算都不亏。
TVB算盘打得精,港剧受众平均年龄32岁,付费能力强,情绪越激动,越舍得花钱。
只要节奏不塌,广告商会用脚投票,景气指数就是他们的晴雨表。
节奏会不会塌,关键在剧本。
第一季爆点是“直播翻车”“塌楼插广告”,观众看得后背发凉,因为现实里真发生过。
第二季第一集抛出“葬礼作秀”,镜头扫过家属哭丧的脸,下一秒切进直播间倒计时,弹幕齐刷“这不就是上周热搜”。
编剧把社会事件拆成三段,每段10分钟,冲突、反转、金句一样不少,港剧最拿手的“今日事今日撕”还在。
只要后面别塞三角恋,别让女主为男人掉泪,观众会自己找糖吃。
港剧续集常死在“加人”。
2014年《冲上云霄2》加进吴卓羲,结果豆瓣评分掉1.2;2019年《法证先锋4》换血一半,评分跌破6。
规律很简单:观众对老角色有感情,新面孔一旦抢戏,就会被当成“关系户”。
这次古肇华背景设定是“总部空降的狠角色”,编剧给他安排的第一场戏,是把佘诗曼拦在直播间外,台词只有三句,火药味拉满。
观众能接受强对手,不能接受新人是“资源咖”,接下来就看编剧敢不敢让古肇华输得难看。
另一边,平台在悄悄试水“超前点播”。
内部人士透露,如果第三集热度破2,将开启18元提前看结局通道,预计新增收入过亿。
观众骂平台吃相难看,身体依旧诚实,2021年《扫黑风暴》超前点播创收1.5亿,骂声越大,销量越高。
TVB早看透:情绪就是货币,黑红也是红,只要剧情不崩,观众会一边骂一边掏钱。
《枭起青壤》也在排队上线。
迪丽热巴加陈星旭,原著尾鱼,流量底盘有了,争议也跟着来。
书粉发现预告里“缠头军”被改成“南山猎人”,历史感瞬间弱一半。
尾鱼小说最吸粉的是民间野史,一改就像把重庆火锅变清汤,味道全没。
2022年《镜·双城》把原著地名全换,评分跌到3.9,前车之鉴摆在那。
剧组回应只有一句:过审需要。
观众不买账,豆瓣小组已经开扒“删改清单”,上线当天注定腥风血雨。
改编玄幻最怕悬浮。
2020年《九州缥缈录》投资5亿,特效像网游,播完血亏3亿。
《枭起青壤》预告里出现大量绿幕镜头,沙漠、古城、怪兽全靠后期,粉丝担心“五毛特效”毁IP。
一位视效总监透露,该剧后期预算只有1.2亿,远低于同体量项目,原因是有钱先砸演员,剩下多少做多少。
观众早就炼成火眼金睛,特效一假,弹幕满屏“出戏”,热度再高也救不回口碑。
两部剧,一个已炸,一个待炸,背后却是同一套生意经:先把话题拉到满格,再用更新节奏锁人。
TVB用“刀男主”换讨论,平台用“超前点播”换收入,内地剧用“改设定”换安全,各自算得精,观众看得累。
有人统计,2023年国产剧平均集数从40集降到30集,集均收入却涨35%,说明观众愿意为紧凑买单。
谁继续注水,谁就会被倍速抛弃。
接下来一个月,屏幕会很挤。
《新闻女王2》如果第三集热度破2,广告费将涨到120万一条,创港剧纪录。
《枭起青壤》若开播热度破1.8,平台会连夜加更,抢在五一前放完,避免被《庆余年2》碾压。
观众只需记住一条:骂声越大,钱包越薄,情绪被算法算得明明白白。
想省钱,最好的方式是静音看剧,关弹幕,不热搜,可多数人做不到。
毕竟,爽感也是刚需。
来源:小远最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