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统计过,近三年上线古偶114部,七分以上不到十部,能看的甜剧比中彩票还难。
连刷十部古偶全是工业糖精,牙没甜掉先被气到失眠的人不止你一个。
凌晨三点还在翻豆瓣短评,满屏一星吐槽女主第N次平地摔精准亲到男主嘴角。
有人统计过,近三年上线古偶114部,七分以上不到十部,能看的甜剧比中彩票还难。
平台天天推爆款,点开全是复制粘贴的簪花吻、转圈圈、慢动作对视,三集就能猜到大结局。
观众早就不吃这一套。
去年《苍安如梦》靠女主带脑子重生拉回一点口碑,今年《折腰》未播先火,靠的也不是老掉牙的摔倒吻,而是男主一句“我的刀只护你”把安全感拉满。
路透里刘宇宁给宋祖儿簪花,九秒视频点赞破两百万,大家馋的是这种双向奔赴,不是单方面卖蠢。
爱奇艺内部数据流出,热度破万的古偶只有两部,其中一部还是甜虐交织的《苍兰诀》。
剩下号称S+的项目,播完连水花都看不见。
平台继续砸钱给流量演员,编剧却还在用十年前的梗:中毒必喂药、落水必接吻、女扮男装必被戳穿,观众边骂边弃剧,导致完播率跌到三成以下。
有人把锅扣给审核,说玄幻不能上星,仙侠不能谈恋爱。
可《田耕纪》把穿越种田玩出新花样,照样拿下7.6分。
曾舜晞和女主靠酿蒸馏酒、卖泡菜攒钱过日子,没有王爷承包鱼塘,也没有霸总一夜豪掷千金,观众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真实感才是稀缺货,可惜多数剧组懒得动脑子。
业内制片透露,一部古偶60%预算砸在演员片酬,30%做特效,留给剧本的钱少得可怜。
编剧熬夜赶工,只能套模板,七天交二十集,能写出新鲜梗才怪。
平台看流量下单,演员粉控评,片方自欺欺人刷好评,真正的口碑在播完三天就现原形。
豆瓣开分5.9,评论区全是粉丝控场,路人点进来又退出去,恶性循环没完没了。
观众要的是甜而不腻,是势均力敌,是细节里长出的糖。
苍兰诀里月尊跪碎命簿,折腰里魏劭刀尖朝外,宁安如梦女主先救自己再救爱人,这些场面能出圈,因为情绪逻辑立得住。
反观流水线古偶,女主永远傻白甜,男主永远工具人,工业糖精齁嗓子,看完只剩空虚。
平台不是不知道问题。
某内部评审会纪要写着:观众对套路化甜宠容忍度已降至冰点,需增加权谋、群像、轻喜剧元素。
可落到项目表,依旧清一色“高冷战神×废柴仙女”。
原因简单,创新要冒风险,投资人只认安全牌。
于是大家继续卷演员流量,卷服化道昂贵,卷热搜词条,就是不肯卷剧本。
短期看,这种做法还能赚快钱。
长期看,观众被喂撑了会彻底离场。
去年有部小成本古偶靠反套路逆袭,男主是反派,女主是事业脑,感情戏不到总时长20%,最后却靠口碑拉新占比70%。
数据摆在眼前,可惜多数平台选择性失明。
给你一份避雷清单:看到“摔倒必亲”“一夜灭族”“满门只剩女主”立即关掉;编剧如果写过“嘴喂药”超过两次,基本没救;预告片全是慢动作对视,正集大概率注水。
相反,预告里出现“女主数钱”“男主做饭”“群像开会”,可以点进去试两集,至少人设没崩塌。
古偶要活下去,只有一条路:把恋爱当佐料,把人物当核心,把逻辑写顺。
观众不缺糖,缺的是一杯回甘的茶。
下次再点开新剧,先确认编剧有没有写过“女主中毒男主割腕喂血”,如果写过,立刻跑,别回头。
来源:对话青春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