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 年,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成立,在抗日前线代行总政治部职责。首任部长是开国上将傅钟,而蔡孝乾当时担任野战政治部下设 “敌工部” 主任。次年蔡孝乾调回延安,接任敌工部长的周恒同样是开国上将。傅钟离任后,继任野战政治部主任的是开国大将罗瑞卿。从这些人事安排能看
在谍战剧《沉默的荣耀》里,蔡孝乾是台工委主要负责人。你可知道,他的级别有多高?
1938 年,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成立,在抗日前线代行总政治部职责。首任部长是开国上将傅钟,而蔡孝乾当时担任野战政治部下设 “敌工部” 主任。次年蔡孝乾调回延安,接任敌工部长的周恒同样是开国上将。傅钟离任后,继任野战政治部主任的是开国大将罗瑞卿。从这些人事安排能看出,我军向来重视政治工作,政治部领导配置极高。
年仅 30 岁的蔡孝乾,那时甚至能称得上 “八路军总部首长”。虽说他红军时期资历较浅,但按 1938 年的职务级别,要是不牺牲、不叛变,保底能评个开国中将。
蔡孝乾的籍贯和代表的 “山头” 颇为特殊。1928 年,在日寇搜捕下,他从台湾潜到福建投身革命。在当时干部来自五湖四海的情况下,台湾籍干部少之又少,中央首长自然对他另眼相看。
日本投降后,蔡孝乾顺理成章被任命为 “台工委书记”,潜回台湾开展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还缺席当选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委员会主席是饶书记。要知道,粟裕将军当时是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蔡孝乾能当选委员,足见组织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然而,蔡孝乾辜负了这份信任。他意志薄弱,被捕后很快就叛变了。回顾他的履历,最大问题在于没经历过残酷战争或危险重重的地下工作考验。长征期间他只做政治工作,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1946 年,蔡孝乾秘密潜回台湾,成为 “台工委” 一把手。在孤悬海外的特殊环境下,华东局无法对他有效监督和帮助,他手头又掌握经费,便开始贪图享乐,指挥地下工作也是破绽百出。
不得不说,选他真是个错误。当年顾顺章叛变,交代情况都像挤牙膏,到死都没完全坦白。可蔡孝乾叛变仅一周,就供出 400 多个名字,导致 1100 人牺牲,“台工委” 几乎全军覆没,更讽刺的是,蔡孝乾后来竟接受了敌人的少将军衔。
来源:梅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