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改编,胡歌陈道明联手,这部历史大剧还没拍就火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15:45 1

摘要:自2023年备案发布首张概念海报后,这个“大饼”每年都要被拉出来遛一圈。

喜报!历史大剧《张居正》终于有新动作了!

自2023年备案发布首张概念海报后,这个“大饼”每年都要被拉出来遛一圈。

最近该剧终于正式官宣阵容,胡歌主演,陈道明监制。

该剧一经官宣就引爆社媒,短短时间上榜65个热搜,#张居正官宣胡歌#更是高居热搜榜第一。

不少网友都十分期待,表示绝对"王炸"级历史大剧,提前预定年度剧王。

目前这部剧显示共40集,而一部剧还没开机就让全网炸锅,也让不少人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下面结合大家对剧集关注的信息,聊一聊这部未拍先火的《张居正》。

1、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讲述明朝第一首辅的传奇故事。

从这部剧的名字《张居正》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历史人物为焦点的作品。

那张居正是何许人也?

他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更是彪炳史册的传奇历史人物。

张居正出身平凡但却极度聪慧,5岁识字,10岁通六经,12岁考中秀才时,连湖广巡抚顾璘都惊为天人。

23岁张居正考中进士开启官场之路,张居正人生的真正的转折点,是1572年。

这一年隆庆皇帝驾崩,10岁的万历皇帝继位,李太后垂帘听政。

高拱因为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得罪了李太后,被张居正联合太监冯保赶下台。

47岁的张居正终于坐上首辅之位,面对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

张居正以非凡的胆识和铁腕手段,推行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史称张居正改革。

经济上实施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充实国家财政,政治上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名将,财政上开源节流,从万历皇帝登基之初的入不敷出实现了“太仓粟可支十年,库寺积金四百余万”。

这个改革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国库充盈、吏治有所澄清,边防巩固、社会稳定,一度出现万历中兴的局面。

毫不夸张说,正是张居正实施的改革,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回光返照,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可这铁腕改革触及太多权贵的利益,导致他树敌无数。

而且作为万历帝的老师,他对年幼的皇帝管教极为严格,导致万历帝长大后对他产生强烈的叛逆与怨恨。

于是在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便对张居正家族抄家清算,他实施的改革措施也被废除。

关于张居正后世诸多评价褒贬不一,但作为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足够精彩、足够波澜壮阔。

除了有历史人物原型打底,这部剧还有强大的原著助力。

该剧根据小说《张居正》改编,整本书从构思到完成作者用了10年光阴。

小说发表后以全票通过的绝对优势拿下茅盾文学奖,还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

就连金庸老爷子看完书后,都曾表示“自愧不如,又很佩服”。

可以说这本《张居正》,在国内历史小说中分量十足,堪称卓而不群之作。

整部小说以章回体结构,分《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四卷。

涵盖了张居正人生中所有的大事件,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呈现出了张居正恢弘的一生。

同时这本书不似历史书的框架式干巴巴,涉及权谋、改革、人性等多个方面,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感染力。

而且本剧编剧由常江、李洁共同担任。

其中曾获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提名的常江,撰写过多部古装历史题材剧本,经验相当丰富。

历史名人+大奖作品+实力编剧,这样组合共同呈现的故事,真的很难不让人不期待。

除了精彩的故事外,这部剧的阵容也看点十足。

目前该剧正式确定两位主创,一位是陈道明。

这次官宣陈道明担任监制,但可能会出演其他角色,他会演剧中的谁呢?

演隆庆帝一上来就要下线,演冯保太荒谬了一些,所以演高拱的可能性最大。

但不管是哪个角色,相信陈道明一定会拿出不俗表演。

毕竟作为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曾参演《康熙王朝》《楚汉传奇》等高分历史剧,成功塑造康熙、刘邦等历史帝王角色。

他对历史剧的理解、对表演细节的把控,以及对剧集整体格局的塑造能力,都是业界的顶尖水准。

而这次作为监制,陈道明必然会深度参与创作,剧本、表演环节他也会进行把关。

可以说陈道明的加盟,无疑为剧集的历史厚重感与制作精良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另一位是该剧主演,饰演张居正的胡歌。

张居正这个角色在影视作品中并不陌生。

从1980年《湖海争霸录》中张瑛的版本,到2006年《万历首辅张居正》中唐国强的诠释。

再到2007年《大明王朝1566》中郭东文的表演,每一位演员都留下自己的印记。

特别是《大明王朝1566》中,郭东文饰演的张居正形神兼备,就像是从课本中抠出来的一样。

因此在该剧立项后,张居正一角早已引发长达很久的“选角大战”。

那遍观内娱男演员,谁能担此大任呢?

从前面故事介绍可得知,该剧剧情主要展现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的传奇故事。

所以就年龄扮演者最好是四十多岁,就形象一定要有儒雅帅气的外形,尤其是古装扮相。

毕竟历史上的张居正不仅是神童,而且外形极为俊朗。

演技更是要精湛,要有把历史人物塑造鲜活真实的出色演技。

而这次官宣胡歌出演男主,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 “综合最优解”。

从年龄上看,43岁的他正对应张居正掌权的高光时刻,褪去了少年气的沉稳内敛,恰好贴合政治家的气场。

史载张居正“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身材高大的大帅哥。

胡歌在《琅琊榜》中塑造的梅长苏,早已用儒雅风骨证明自己驾驭古典美男形象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演技跨度的匹配度。

作为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这个角色十分复杂,演绎起来有一定难度。

他是推行“一条鞭法” 的救世宰相,也是乘坐 “32 抬镶金轿辇” 的权臣。

是万历帝口中的“张先生”,也是死后被抄家清算的 “罪臣”。

这种从寒门学子到权倾朝野的蜕变,需要演员同时驾驭青涩、隐忍、狠厉、悲凉等多重特质。

作为两届白玉兰视帝,胡歌的好演技毋容置疑。

《琅琊榜》中他饰演的梅长苏,至今仍是“天花板”级别的权谋大男主。

病弱、多智、时刻保持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贡献了教科书式的演技。

近些年经过《县委大院》《繁花》等多部剧的淬炼,胡歌的演技也愈发内敛深刻。

而如今时隔十年,胡歌再次出演权谋野心家的角色。

在经历过各种历练后,相信他的表演只会更加沉稳内敛,绝对能够将张居正演绎得惟妙惟肖。

更何况这是他《琅琊榜》后十年再演古装剧,单是“十年再穿古装”这事儿就够观众唠一阵了。

最后青石想和大家聊一聊国产历史剧。

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历史剧曾是电视剧阵营中的排头兵,创造了不少收视神话。

同时历史剧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影视剧类型,也是中国影视剧中精品最多的类型。

既有《三国演义》《康熙王朝》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下饭神剧”,也有《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被封为电视剧艺术中的“神作”。

可随着影视剧行业的变化,在各种偶像和仙侠剧的流量加持下,历史剧逐渐退居边缘。

之前有数据显示,2021年广电通过备案电视剧498部,其中古代题材剧仅22部,占比4.41%。

这里面几乎全部是“古代传奇”或者“古代其它”题材,以“重大历史”题材备案的历史剧仅1部。

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历史正剧的萧条,可见一斑。

所以认真回想一下,我们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没再见过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正剧了。

而历史剧在荧幕上越来越少也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创作难度高、制作周期长、审核严格等。

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和以往历史剧相比如今历史作品的质量一言难尽。

当下的很多历史剧虽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人公,但与历史剧完全无关。

《大明风华》《大宋宫词》等作品,讲述帝王故事,但着力点并非历史进程、更多呈现帝王生活。

好不容易出来一部让人期待的历史剧,结果播出后却让人各种失望。

比如耗资3.2亿元的《山河月明》,剧情严重偏离历史、存在大量漏洞。

还有《大秦赋》,本以为会为《大秦帝国》系列画上完美句号,结果拍成“大情妇”。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历史剧数量减少不是因为观众不爱看,而是能看的精品历史剧太少了。

而从《天下长河》《觉醒年代》的热播到《张居正》的未拍先火,也显现出观众对精品历史剧的需求从未消失。

张居正用十年时间给大明王朝续命,《张居正》能否用一部剧给中国历史剧续命?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等到正片播出才能揭晓。

但作为喜欢历史剧的观众,我愿意保持一份热切的期待。

期待胡歌能演绎出张居正“孤焰照彻天下” 的改革决心,期待主创团队能平衡好历史与艺术。

也期待这部剧,能真正重塑《大明王朝1566》级的历史剧标杆。

毕竟我们等的不只是一部剧,更是历史正剧重回主流视野的那一天。

来源:青石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