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啥微短剧如此让人上瘾?微短剧编剧如何织网?微短剧演员又是如何演绎?它到底是怎么硬控几亿人的?本刊记者采访了迷上微短剧的观众,还有编剧和演员,解密微短剧如何做到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结尾再留个勾人的悬念。
本刊记者 侯隽
通勤路上、餐桌旁、睡前被窝里,几分钟一集的微短剧已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很多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人悄悄追剧却羞于承认。
为啥微短剧如此让人上瘾?微短剧编剧如何织网?微短剧演员又是如何演绎?它到底是怎么硬控几亿人的?本刊记者采访了迷上微短剧的观众,还有编剧和演员,解密微短剧如何做到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结尾再留个勾人的悬念。
微短剧撕开传统叙事的口子
凌晨一点,和家人一起享受国庆节假期的某金融机构副总裁 Amy忍不住又拿起手机,戴着耳机,悄悄刷微短剧《盛夏芬德拉》。
“没办法,上瘾了。一到晚上,手机系统消息提示哪个剧更新了,我就忍不住点进去。”Amy是一位海归高管,曾经是美剧和奈飞的忠实观众,如今成了微短剧沉迷者。特别是一些推理题材微短剧,让她忍不住熬夜追看,“很想知道结果,所以会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
像Amy这样的高知女性迷上微短剧,家人不太理解,用其丈夫的话说,她是“扔掉脑子迷上微短剧”。但在Amy看来,目前的微短剧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制作演绎都提升很大,和过去完全不同。“微短剧不是工业糖精,它下饭又解压,给我提供了极高的情绪价值。”Amy对本刊记者说。
曾几何时,微短剧被视为“中年玛丽苏”的代名词。Amy回忆起中学生时代在校门口租阅5毛钱一本席娟的言情小说和日本漫画,在她看来,现在微短剧的情感满足功能与“80后”少年时代看的这些作品还不一样。
“微短剧比当年的小说更吸引人、更爽。”Amy说。
她记得一部微短剧里,被家暴的母亲在女儿鼓励下报警,警察到场时,邻居阿姨们自发拿出手机录像取证 —— 没有狗血的“劝和”,只有女性间的默契支援。
“微短剧都是直给,姐妹互助才是真爽点。而且,写母女关系,也不是只描述原生家庭的狗血桥段。”Amy赞赏地说,“没有说教,只有真实的情感流动,这是母女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微短剧是短平快节奏,撕开传统叙事的口子。例如,小职员变身董事长、小宫女逆袭成为女帝改朝换代,传统认知里‘忍辱负重’ 的妻子,会对着控制欲强的公婆说出‘我的工资凭什么给你儿子还赌债’。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套路,但我就是觉得过瘾。”Amy表示。
她非常认同一篇网文《一个中文系教授沉迷短剧的365天》中的观点,现实生活中,中年人谨慎又有点压抑自我,微短剧就像电子止疼片一样,暂别生活中的各种纠结和考量,让人可以瞬间有代入感。
“在被海量信息轰炸了一天后,我的大脑早已疲惫不堪,只想进入一种节能模式,刷一下微短剧,感受一部剧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满足我最直接的情感需求:看坏人遭报应、看好人被补偿、看爱情开花结果。让自己放松一下,形成即时满足感,这是一个中年妇女给自己的小小奖励。”Amy说。
编剧揭秘“爽点工程师”
“竖屏微短剧和横屏中剧、网剧的创作模式完全不一样。横屏的剧本创作时间较长,竖屏微短剧如果要赶进度,一天要写出10集。”编剧骆丽娜对本刊记者说。
骆丽娜2012年入行,已有13年影视编剧经验,主要作品包括《晨阳》 《校服的裙摆》 《将军家的小娘子》等。她参与的《赴刃》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5年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
“长剧是熬汤,微短剧是爆炒。” 骆丽娜这样比喻。一般微短剧单集时长通常只有几分钟,却必须要将剧情冲突高度浓缩,在短短几分钟内,尤其是开场必须吸引观众,经常每5秒就抛出一个“包袱”,30秒就来一次反转,因此业内把微短剧编剧描述成“爽点工程师”。
骆丽娜认为,微短剧编剧更像是流水线工作,前期必须要完成一个给平台作评估的10集“一卡剧本”。
“一卡剧本”指的是一次连续拍摄的完整段落(类似传统影视中的“一场戏”),“10集”是把这场戏拆分成10个单集,通过调整镜头、台词或情节节奏来适配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观看需求。
例如,一场男女主争吵的5分钟长镜头,剪成10集后每集30秒,每一集结尾留悬念引导用户“追更”。
“只有‘一卡剧本’过了,才能确定这个项目可以推进,这中间要反复抠细节进行打磨,比如一个三分钟的仓库对峙戏,要求在开场第5秒,女主角刚打开仓库门就被人用枪抵住太阳穴,15秒时她摸到口袋里的微型录音笔(金手指激活,推动剧情反转和实现逆袭‘爽点’),30秒反派说出‘你父亲的死不是意外(小高潮)’,1分40秒出现反转——持枪人其实是卧底警察,结尾最后20秒,镜头扫过角落里带血的匕首,为真正的凶手正在靠近(‘钩子’设置)做铺垫。”骆丽娜说。
对于外界传言微短剧编剧都是年薪百万,她说,那是对编剧行业的误解。
“微短剧编剧收入普遍偏低,有些之前还有保底收入,比如单剧本保底收入约2万元,月薪多在4000~6000元或1万~1.5万元,现在新人编剧连保底工资都没有;新人编剧单部剧本收入仅8000~1.2万元,需承担高强度的修改压力,而且很多人会卡在‘一卡剧本’,如果‘一卡’过不去,项目不立项,那就是白干了。网上传闻的年入百万以上的编剧通常为工作室或资深作者,这也需连续产出爆款剧本(如充值超千万的剧集),但这类群体仅仅是少数。”骆丽娜表示。
她认为,微短剧编剧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一卡剧本”过了之后,需要在半个月之内完成全部剧本创作,不仅要把平台、导演的意见优化再创作,还必须在创作上进行节奏控制,找到每一集的“爽感”能牵着观众一直往下看。
“所以,长剧编剧转行做微短剧编剧不一定能做好,因为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微短剧需要节奏把控(卡点密度)+人设颠覆感(疯批/美强惨),开场30秒必须有强冲突,如耳光、车祸意外等,每集结尾都要有卡点悬念,比如门半开、关键人物突入等。”骆丽娜分享了她的创作秘诀。
“微短剧一集内容很短,就几千字,容不得任何无信息量的对白,这对编剧写作要求也很高。”骆丽娜说。
“霸总”演员揭秘极致演绎
“最高连续工作40个小时,演得最多的就是霸总。”谢熠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谢熠柯是一名“00后”演员,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目前从事微短剧拍摄,代表作品包括《双生逆徒》《超级女婿》《大奉憨婿》等。
接受本刊采访前,他刚刚完成了一部微短剧的拍摄,结束了连续工作的40个小时。他在里面演男主角,人设又是“霸道总裁”。
“这不算啥,拍微短剧就是连轴转,对体力要求很高。”谢熠柯介绍,微短剧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不光其中的剧情需要极致,演员们也被要求拿出最用力的演技。“我们需要超快的情绪切换能力,能够适应微短剧剧情的高速反转,做到‘一秒落泪’‘瞬间变脸’。”
尽管已经拍了不少微短剧,还都是男一号,但谢熠柯自称是微短剧“腰部演员”,他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微短剧演员的状态。
谢熠柯介绍,横店、郑州每天有上百个微短剧剧组开机,但微短剧演员的选择空间极小。
“首先是试镜,通常是我自己演绎一段视频,传给摄制组。”他说,竞争“霸总”角色其实非常激烈,“男主基本被流量演员垄断,要想成功只能自己找突破。我每次都会根据对角色的理解,写一下人物小传。只有理解充分,才能更好演绎,让导演注意到并认可我的表演。”谢熠柯说。
据他介绍,微短剧拍摄是多机位、快节奏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影视剧拍摄。“在导演指导下,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完成从‘自己’到‘角色’的转化,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屏幕形象。”谢熠柯称。
高强度工作是常态。谢熠柯的最高纪录是连续 48小时拍摄,从古装剧的“冷酷王爷”无缝切换到现代剧的“腹黑总裁”,仅靠换服装和调整发型区分角色。最累的时候,他站着就能睡着,台词全靠肌肉记忆。“片酬比长剧低一半,但接戏要快。”他打开手机日历,未来两个月的档期已排满,其中15天要跨两个剧组赶戏。
即便如此,谢熠柯仍在坚持。
“我们班现在从事表演的人只有5个了,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不拼不行,只有被看到才有机会。”谢熠柯说。
虽然外界认为微短剧演员就像“快餐厨师”,做的是“速食菜”,但“谢熠柯们”也想让食客尝出“用心”的味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