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疑似北宋的平行宇宙中,一位中等文官的庶女盛明兰,如何在庶女身份的重重压抑中,从低伏隐忍走向独立自主的传奇人生。
《知否》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疑似北宋的平行宇宙中,一位中等文官的庶女盛明兰,如何在庶女身份的重重压抑中,从低伏隐忍走向独立自主的传奇人生。
小说原名《庶女明兰传》,改编成电视剧时,取名为《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此名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一句,字里行间透着一抹幽微婉转的诗意。
此剧上演后,红透半边天,造成原著小说再版时,也都改名为《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可见改编剧的成功。
然而,如此成功的小说,经过了改编,编剧的过程中,势必留下了取舍的痕迹。 原著中被删除的角色不少,如顾廷烨消失的姐姐妹妹。
剧中消失的姐妹:没存在感的庶姐顾廷烟与公主病嫡妹顾廷灿。
在原著小说中,顾廷烨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妹:顾廷烟与顾廷灿,都被删掉了。(与盛明兰的四弟盛长栋同样遭到完全删除的命运。 )
庶姐顾廷烟,是老顾侯“顾偃开”原配大秦氏的陪嫁丫鬟邱氏所生。
原本邱氏成年后,求大秦氏放她离府找人婚嫁,但当时大秦氏病重,为了给将来的老顾侯续弦妻子「添堵」,硬是抬了邱氏当姨娘,让她生下了顾廷烟。
顾廷烟能给顾廷烨亲娘白氏添堵,也能给后来的小秦氏添堵!
因此,在明兰嫁给顾廷烨之前,顾廷烟已早早被小秦氏打发掉,远嫁南方,与顾家的断了音讯。
另一个嫡妹,则是小秦氏的亲生女儿。
小秦氏一心塑造顾廷灿才女的假象,其实为了利用老顾侯对亡故原配大秦氏的思念,照着已逝姐姐的模子,来培养顾廷灿。
通过女儿身上展现的大秦氏气质,赢得老顾侯的关爱。
结果,这样的照猫画虎,却养出了个娇气又任性的「奇葩大小姐」。
为了塑造顾廷灿才女的形象,小秦氏要她终日与诗书为伴,自我标榜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名媛。
她看不起庶姐与堂姐妹, 也对钱财珠宝视为阿堵(俗气)之物。在她的世界里,夫妻生活只应有吟诗作对、描眉画眼,以及弹琴鼓瑟。
至于生活中的人情往来、物品采买,都是俗人俗务,不值一提。
她活脱脱就是一本行走的公主病教科书。
更可怜的是,她总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当枪使。
小秦氏常设计女儿去刁难顾廷烨及盛明兰,把原本就少的兄妹情谊,活生生的弄到荡然无存。
原著中,顾廷灿的婚姻结局是悲剧性的,她满怀清高的心与公主病,嫁入另一个豪门,却遇到了不吃她这套的婆婆,庆昌公主。
在这个婆婆眼中,那些风花雪月的「矫情」,可以用作闺房之乐,却绝非一位正室贤妻该有的本分。
顾廷灿因「公主病」太重、对管理家事与传宗接代毫无兴趣。
又缺乏担当,指使陪嫁丫鬟暗害夫君的小妾流产,却坐视丫鬟被家法打死。
最终众叛亲离,被婆婆庆昌公主软禁在后院,抑郁而终。
这悲惨的下场,正是她长久以来受母亲影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清高与骄矜所致。
结论:删除角色的神来之笔,造成小秦氏阴狠毒辣的反派形象更加强烈。
改编成电视剧,编剧大笔一挥,将毫无存在感的顾廷烟与公主病顾廷灿这二个角色完全删除。
这看似简单的一刀,却是让小秦氏这反派,走向成功的「神来之笔」之一。
您想想,如果保留了顾廷烟、顾廷灿,小秦氏就变成了一个常见的坏心继母。
一个将碍眼庶女远嫁,从此不再闻问,又将亲生女儿,养成了「严重公主病」的愚痴女子的人,怎能显现出阴狠毒辣的心机?
因此顾廷灿被删了,甚至亲生儿子顾廷炜的性格与结局也改了。
原本养出有公主病的顾廷灿,与纨绔又嫉妒二哥袭爵的顾廷炜,让小秦氏的恶行,就像一般的恶继母,有点俗套而缺乏心理层次。
然而,一旦删除了顾廷灿,又将顾廷炜改成友爱兄长的好弟弟之后。小秦氏的「恶」便瞬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悲剧色彩。
1、动机纯粹化:没有被养废的亲生儿女衬托,小秦氏所有的恶行,几乎都导向了为亲儿子顾廷炜谋求爵位的隐忍。
2、角色的升华:剧中的小秦氏从一个俗套的「恶毒后妈」,升华成一个让人又恨又怜的悲情反派。
她心中充满着对白氏(顾廷烨生母)插队进入自己与老顾侯的婚姻,及亲生儿子顾廷炜的袭爵顺序中的怨恨。
又为了表面的贤淑大度,只能对继子顾廷烨表面疼爱的捧杀,令人不寒而栗又心生感慨。
她像一条在封建礼教枷锁下挣扎的毒蛇,将自己对命运的怨恨、对权力的渴望,化为绵里藏针的微笑。
3、悲剧的缩影:剧情中,她最后在祠堂自焚的结局,更像是欲望嫉妒之火的残酷显化。
让她不再只是个护短坏心的俗套继母,而成了在礼教名分压力下,被权力与欲望吞噬的悲剧女性。
因此,编剧这一删,不仅让剧情主线更加清晰,更成功地「加强」了剧情中,小秦氏这个反派人物的鲜明度。
来源:我在人间写过诗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