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成年后才真正明白,江亚菲为何宁愿顶撞安杰和江德福,也要嫁给王海洋的真相。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事实上:
当我成年后才真正明白,江亚菲为何宁愿顶撞安杰和江德福,也要嫁给王海洋的真相。
江亚菲和别人不一样的是:
她的一生,永远都是有底气的。
不按照套路行事,不走寻常路,正是江亚菲这个角色的个人特色,同样的,也是当初安杰在几个孩子中最为看重她的真相。
安杰看重亚菲,不仅仅是因为她在江昌义这个家庭的外来者到来的时候,极力地维护自己,站在自己这边,更多的,还是因为她的确是几个孩子中最能够扛事儿,能立得起来的。
江德福的几个孩子,被送去参军的,有被送去下乡的,也有被送去上大学的,为什么唯独留江亚菲这个女儿在身边?
到了退休的时候,江德福连避嫌都不避的真相,直接把亚菲留在身边,其实就在于他和安杰两个人心中都清楚:
她是几个孩子中最爱爸爸妈妈,也是能在有问题的时候,最可以依赖的那个。
这一点,无论是是从安杰对几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观察上,还是在她为人处世的能力上,都有所显现。
无论是在为德华出头,还是在安杰连夜打围巾晕倒后的协调照顾,甚至是在工作上调度上,都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江亚菲就是安杰和江德福的养老保险。
但另一方面:
江亚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儿女,她的好,是好在别处的,而不是好在普世意义上的认可上的。
江亚菲是个女人,却并非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成长路线培养,相反,她走的是那条特立独行的路。
在江家,每个孩子都有安杰的规划,和江德福有意无意的磨炼下,走上了适合他们的路。
祖国需要的时候,江德福的两个儿子去当兵,而江家在面临传统转型期的时候,江亚宁考上大学从事教育,江亚菲则选择了一脉相承,留在父母身边,在队伍中摸爬滚打,一步步从通信连到政委。
而江亚菲在江家,表面上是个女孩,却走的是实实在在的男人的成长方式。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
江亚菲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但实则心思细腻,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女人。
人的成长脉络有时候是会刻在骨子和灵魂里的。
而安杰在这个家,堪称未来职业挖掘师,在面对孩子的培养上,除却江卫民,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灵敏。
江亚菲从小到大就很不一样。
小的时候拿着树枝抽的欺负江卫民的人满地跑,关键时刻抄家的时候还能打电话给江德福通风报信,在个性上,江亚菲更像是一个男孩子,衬托得花棒弟弟江卫民反倒软弱。
甚至,江亚菲还因为家庭的宠爱,数次口无遮拦,当着父母的面评头论足。
但很多人不喜欢江亚菲的一点,也正是她的“不一样。”
江亚菲,是东亚盛行“乖乖女”观念范围时的那个“例外”。
江亚菲这个角色的好源自于她的有个性,但同样的,她的许多恶评也源自于她的个性。
但一个人要想有个性,除却自身就有的天性之外,更多的,还有环境的优容,才能够撑得起她的“无法无天。”
江亚菲有如今的个性和处事能力,其实也正是因为环境和父母的优容。
很多时候,喜恶同因这四个字,其实也正是根源。
喜欢一个角色的时候是真的喜欢,但不喜欢一个角色的时候,这个角色做什么都是错误的。
试图在中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却总是二极管思维,其实就是缺乏辩证的去看一个人,没有办法真正认识到一个人多样性与其身上存在的灰色地带,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局限。
本具自足的人,是不需要向外求的。
而江亚菲正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她才会在明知道王海洋已经有孩子且离婚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地嫁过去,甚至选择放弃之后要孩子的权力。
人生选择权多的时候,是不需要被干涉的,很多时候,她们的心志坚定,目标明确,敢想敢行动,也正在此。
和王海洋在一起之前,亚菲在海岛上也曾经暗恋过司务长于大光。
两个人一个心意明确,另一个也在看到对方的示好后,心有所动。
但这两个人的爱情火苗终究因为安杰的干涉和老丁的一纸调令而结束。
所有人都以为她的这次失恋调节些时候就好了,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江亚菲这一单身,就单了十多年。
直到回到青岛和王海洋冲锋后,江亚菲这才开启了自己爱情新篇章。
这次江亚菲和王海洋结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目的明确的反抗。
只是这次不一样的是:
江亚菲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想要什么。
年少时对于大光的暗恋被父母而后姑父联手斩断,其实就已经让江亚菲心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去争取,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那只能被无数次用软威胁挡回去。
以江亚菲的聪慧程度,她并不是想不到王海洋家庭背景的复杂程度,但更多的,她能够义无反顾地和对方在一起,也是因为她有能力,有底气,有本事能应付的了这样的家庭。
大家生气江亚菲跟安杰和江德福仅仅是通知,就直接和王海洋结婚的举动,甚至还是通过德华的嘴传过来的二手消息,其实是在生气江亚菲对父母的不尊重。
但本质上:
大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过度代入了安杰和江德福的心态。
江亚菲这个人物的身上,有一个明显的特质:
那就是在明确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是不会选择听取外界的声音的。
聪明如江亚菲,其实并不是傻子。
因为她很清楚,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求生生不息的道理。
江亚菲本身的经历和成长,都在向我们证明,无论是在资源还是在心态上,她都是一个能够“自足”的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选择,她都不会后悔。
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究竟想要什么,且知晓代价还愿意义无反顾的人,是不会后悔的。
遇到王海洋,江亚菲更多时候是年少时的心动,加上成年后也对自身想要什么有更清楚的认知,这才放心大胆地去出击。
在恋爱和工作上,江亚菲一直都在用一种“直球出击”的策略。
所以,无论是在父亲参加比赛影响成绩母亲发挥的时候,还是在老丁去世后,墓碑上的署名权问题,都在采用以直接出击掌握主动权,而后在其中采用有效策略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很多人,只看到了亚菲的“莽,”却忘了,她其实也是个心细如尘,人情练达的人。
如果说江亚宁和孟天柱的婚姻复刻了安杰和江德福的父母爱情,那么,江亚菲和王海洋的婚姻,则在另一种形式上,圆满了自己。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但幸福的本质却总是相似的。
当你感知到的那一刻,就是具象化的存在。
人的成长有时候就是这样,总是在跌跌撞撞和不断探寻中确定自己的圆满。
看《父母爱情》的时候,犹让我印象时刻的一面是:
江亚菲和江亚宁两个女孩在看到江昌义坦白自己的身世后,都曾经坚定地说想要嫁给爸爸这样的男人。
但在这两方面,这两姐妹对这样的男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江亚宁在父母的这段关系里看到的是两个人的相恋背景和结合模式,看到的是像父亲一样有前途,真诚的人;而江亚菲则更看重在这段关系中自己是否幸福,是否能在一段关系中掌握主动权。
很多人之所以会复刻上一代的婚姻关系,其实跟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离不开的。
江亚宁在父母相处过程中看到的是江德福一样的人,而江亚菲在父母相处的关系中,看到的则是安杰这一辈子所经受的幸福和在婚姻中的主动权。
两个人,从父母的婚姻中,看到了不同的一面,却最终,都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终,复刻出了新的“父母爱情”。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