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石临死前被用美国设备测谎,而今天,他的名字终于被刻在了大陆的纪念墙上。
吴石临死前被用美国设备测谎,而今天,他的名字终于被刻在了大陆的纪念墙上。
2024年8月23日,厦门烈士陵园新增一面黑色花岗岩墙,上面刻着137个名字,其中5个是靠孩子留下的头发、老人存了七十年的牙刷、还有从骨灰盒里取出的一点碎骨,才确认下来的。
他们不是将军,不是军官,是当年偷偷把台湾的军防图、港口布防、炮位坐标送回大陆的情报员。
有人吞金自杀,有人被电击到大小便失禁,有人在审讯室里被逼着写悔过书,写完第二天就被拉去枪决。
他们的名字,曾经被台湾当局抹去,被说成“叛徒”“间谍”,现在,大陆用最实在的方式——把名字刻在石头上,让风吹雨打也磨不掉。
台北地方法院2024年开庭,吴石的孙子坐在原告席上,手里拿着一份1950年的美军档案。
档案里清清楚楚写着:“测谎仪试用对象:吴石(中将)。
”这台设备,是美国顾问团刚运到台湾的,连台湾本地的特务都没资格用,只给了吴石。
为什么?
因为他级别高,知道得多,他们想从他嘴里撬出更多人。
可吴石什么都没说。
他不是没怕过,他写过遗书,说“愿以一死换和平”,但他没求饶,没指认别人。
他知道自己一开口,几百人会死。
他选了沉默。
美国的档案不是偶然出现的。
胡佛研究所2024年公开的文件里,有一张清单,列着“反情报审讯设备”——电击棒、催眠药、脑电图监测仪,全是美国军方在朝鲜战争前研发的。
这些设备,不是用来对付敌军的,是专门用来对付自己盟友内部的“可疑分子”。
台湾当时是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前线”,所以这些技术,优先用在了自己人身上。
吴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但他是第一个被公开用美国设备测谎的国军中将。
大陆这边,2023年新确认的137名烈士,有12人来自“东海情报组”。
这个小组,当年在福建沿海偷偷传情报,靠渔船、靠潮汐、靠纽扣上的刻痕。
聂曦的侄孙在福州开了个小馆子,叫“记忆馆”,不收门票,墙上挂着他叔叔留下的旧纽扣,每颗纽扣的刻纹,对应一份潮汐表。
谁懂?
只有当年的地下交通员懂。
现在,年轻人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有人留言:“原来情报不是电影里的密码本,是老人指甲缝里的盐粒。
”这句话,比任何纪录片都重。
台湾那边,法院终于开始听遗属的诉求了。
吴石的家人要的不是钱,是要一句“你们错了”。
他们要求公开道歉,要求把吴石的名字从“叛国者”名单里划掉,要求把当年的审讯记录全部公开。
这不只是一场官司,这是在问:一个人为了国家的统一,被自己人用美国的机器折磨致死,几十年后,他的国家能不能说一句:你不是罪人,你是英雄?
可笑的是,当年害死他们的人,现在还在台湾的教科书里被称作“忠贞烈士”;而真正把命交给祖国的人,却被说成“共谍”。
一个用美国设备审讯的人,另一个用DNA技术找回的人,谁才是真正在守护历史?
我们总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可现在,连美国的档案都翻出来了,连DNA都能把骨头认出来,连法院都不得不重新开庭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真相从不靠权力压住,它像潮水,早晚要漫过堤坝。
吴石死的时候,台湾的报纸说他是“叛国”,现在,大陆的纪念墙上,他的名字和那些被遗忘的渔民、邮差、护士并排站着,没有军衔,没有勋章,只有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吴石没死,他会不会也像今天那些在大陆当教授、开小店的老人一样,每天早上买菜,下午带孙子,偶尔说一句:“我年轻那会儿,干过点小事。
”他不会说,因为他说了,别人就活不了。
可现在,他不用再沉默了。
大陆把名字刻在石头上,不是为了让人哭,是为了让人记住:有些人,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就因为,他们相信了祖国还没统一,他们愿意用命,等那一天。
你敢不敢问一句:如果今天,有人为了两岸不再打仗,偷偷送情报,会不会又被骂成“汉奸”?
如果答案是会,那我们和当年的保密局,有什么区别?
吴石死了74年,他的名字终于上了墙。
可我们心里的墙,什么时候才能倒?
来源:榆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