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都看不上的边区造手榴弹,是怎样脱胎换骨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8 06:52 1

摘要:用李云龙的话说,这个边区造手榴弹,有时候一炸两半个,除了能听个响,战斗威力约等于无。

《亮剑》一开始,李云龙和后勤部长张万和因为边区造手榴弹,掰扯了一大会。

用李云龙的话说,这个边区造手榴弹,有时候一炸两半个,除了能听个响,战斗威力约等于无。

不过老李刚到独立团,独立团那点子家底,即使多弄点这种劣质的边区造手榴弹,也是壮大自身实力。

所以李云龙就来找后勤部的老战友张万和来走关系,开口就要五十箱子手榴弹。后来张万和说没有那么多,只能给你凑二十箱,而且你还欠我一把指挥刀!下次来记得给我把指挥刀带来!

这就是当时我八路军战斗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段。但是电视剧里对于边区造,一炸两半个的这个描述,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当初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所带的军火以各种子弹为主,手榴弹都所剩无几。

八路军129师成立之后,渡过黄河去山西抗日,当时全军9000多人,携带的手榴弹只有280多枚。

而当年红军的各个根据地,都是有自己的手榴弹制造能力的。只是因为长征太艰苦,随行的军工厂工人也牺牲了不少。所以,到了陕北,才又组织人开办兵工厂,造主要还是做复装子弹,和手榴弹。此时规模很小。

不过,在八路军开进山西之后,情况有了改观。

山西这个地方,简直了,大山里面盛产的几种东西,铁,木炭,硫磺,杂木,正好是制造手榴弹的主要原料。

还有一种原料是硝,此物倒是不缺。因为以前人用这个硝来熟制毛皮,所以民间历来就有扫硝土,熬硝的。

北方养的牛羊极多,要熟制的皮子自然也多。所以熬硝在北方那是成熟产业。不缺硝。

有了这几种原料,八路军最开始就走的是制造装填黑火药的手榴弹的路子。

不过这个黑火药,燃速低,爆炸威力不算太强。

这种情况下,要想把手榴弹铁壳炸出足够多的破片,就需要注意,不能把铁壳做的太厚。否则一炸就是两半个的后果。

补充说明一下,同样是木柄手榴弹,也分为破片型杀伤手榴弹和爆轰型杀伤手榴弹。

破片型手榴弹杀伤敌人,靠的是弹壳被炸开产生的众多破片。

而爆轰型木柄手榴弹,则全是靠的炸药多,直接给你怼一百多克TNT,用个铁皮一包,就算没有破片,在你身边炸开你也受不了。

那么有没有兼具两者的手榴弹呢?这个不好解决。因为,破片型手榴弹,如果装填炸药太多,想既有爆轰,又有破片,挺难的。原因也很简单,太多的炸药,会把弹体炸的特别碎,破片太多可是都成了铁沙渣渣,也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破片了。

所以,在八路军早期,由于没有比黑火药更高级的装填药,只能拿自制的劣质黑火药充数,于是威力自然很小。

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兵工厂招募到了民间的鞭炮艺人,他们有祖传手艺,做出了更大威力的黑火药,此时八路军的手榴弹威力就大了许多。

不要看不起黑火药。黑火药如果按照标准化工业制造水平来做,那威力也是可以的。因为早期的后装步枪,都是采用黑火药为动力,照样能打七八百米甚至更远。

随后,八路军兵工开始利用根据地有限的资源,来攀登科技树。

他们选择了硝酸甘油这种东西。

要做硝酸甘油,首先需要的是甘油。

而甘油,需要油脂和碱来反应得到。

油脂,根据地里有。豆油,,菜籽油,牛油,羊油,猪油,都能拿来用。

碱,则要拐一道弯。利用随处可得的草木灰,其实就是根据地里大家天天做饭烧剩下的柴火灰,先得到碳酸钾。

然后派人上山烧石头,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加水过滤,得到熟石灰。

熟石灰加上碳酸钾,就生成了氢氧化钾,也是一种强碱。然后就可以用这个氢氧化钾来和油脂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了。肥皂能卖钱,甘油留下。

下面还缺一个硝酸。可是咱们有硫磺呀,先用硫磺,用缸塔法,采用根据地随处可见的大水缸做反应容器,利用硫磺,制取硫酸。

然后,把硫酸和前面提到的硝,也就是硝盐反应,就有了硝酸。

然后,把硝酸和甘油两者反应,就有了硝酸甘油。

当然,这玩意儿太敏感,要加大量的硅藻土或者锯末,降低敏感性,才能拿来装手榴弹。

以上化学反应原理,如今的高中化学课本都有。

但是当时,如果你会这些,那你就是妥妥的技术大牛啊!

有了硝酸甘油Z药之后,八路军做的木柄手榴弹威力就比起黑火药时代翻了好几倍。

李云龙如果拿到这种产品,那他肯定不吐糟了。

不过,这还不是八路军满意的目标。

这个硝酸甘油,造起来过程太麻烦,八路军盯上了另一个目标,硝酸铵。

问:在根据地已经有硝酸的情况下,去哪里得到铵?

答:日本人送的!

所以,我们八路军就有了硝酸铵!

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日子打得好算盘,他们占领了华夏的地盘,就开始在占领区推销一种叫做肥田粉的化肥。

他们的算盘是,让占领区的农民都用上肥田粉,然后农作物产量就会提高,然后他们就可以征得更多的粮食!

于是他们从国内制造了大量的肥田粉来中国销售。

那么,这个肥田粉的成分是什么呢?

就是硫酸铵呀!哈哈哈!

所以,八路军通过大量收购日本的肥田粉,就取得了大量的硫酸铵!在有硝酸的条件下,简单反应,就得到了硝酸铵!

所以,小日子开始还傻乎乎的数钱,卖了这么多肥田粉!

后来得到情报,原来如此!那就不卖了!

于是八路军买不到肥田粉了。

怎么办?继续想办法。

八路又在根据地内,搜集了大量的动物骨头,比如猪骨头,鸡骨头,牛骨头,羊骨头,收集起来,扔到干馏塔里,加热进行干馏,得到氨气,溶于稀硫酸,又得到了硫酸铵!

虽然当时人均吃肉少,但是几百,上千万人口的根据地,把吃过的骨头都攒起来抗日,大家都是很乐意的。因为骨头上的肉,人啃完,平时除了扔掉就是喂狗。属于生活废品。

虽然收骨头制取硫酸铵这样做麻烦点,但是八路照样能把硝酸铵做出来装手榴弹!

所以,抗战中,八路军用的手榴弹,主要就是装填以上这几种材料。产量以百万计算。抗战中后期八路军手榴弹威力上来了,李云龙也不成天叨叨边区造两半个了。

来源:诗云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