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7日,腾讯视频在V视界大会官宣《风禾尽起张居正》阵容:胡歌领衔饰张居正,陈道明担任监制,常江、李洁编剧,剧集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投资5亿,预计2026年播出
2025年10月27日,腾讯视频在V视界大会官宣《风禾尽起张居正》阵容:胡歌领衔饰张居正,陈道明担任监制,常江、李洁编剧,剧集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投资5亿,预计2026年播出
#胡歌张居正#当天话题阅读破亿,热搜直冲榜首,这波官宣的声浪,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热度在往外冒
午休时同事把胡歌的试妆照塞我眼前,我第一反应就是“眉眼收住了”,那种克制的锋芒,像是在等一个时局的回合
评论区里“这下稳了”的呼声一片,少见地达成共识
这一步走到今天并不容易,张居正这位“历史级男主”的选角大战足足拉扯了半年
辛柏青、张颂文、陈晓、陈坤……名字一个个被丢进网友的“理想清单”,各有支持也各有争议
剧方甚至一度开放匿名投票通道,几轮小范围的风向试水,大家都以为要继续拉扯,没想到最终一锤定音落到了胡歌身上
为什么张居正这么难选,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不是只靠脸的角色
这位明代重臣推行的“一条鞭法”彻底改变了赋税体系,影响绵延数百年;
他在压制中隐忍二十五年,以退为进,终任首辅,一手推进改革
他还是史书里屈指可数的“人设满格”的人物——政绩、心性、风骨、风仪,全在线
胡歌的好,除了观感,更在“跨度”
他演过翩翩公子,也扛得住清冷的谋士,这次从意气到迟暮都得他一个人撑
年龄、气质、经验都对位,他的线条能做锐也能做圆,这对“年轻时明亮、晚年时沉稳”的张居正很关键
更何况,试妆照里那点疲色,是读过书、见过风雨的人才有的
剧组释放的备料显示,他已为贴近角色减重,研读明史资料,还亲手抄写相关奏折
这种“把人沉下去”的准备,是我最想看到的敬畏感
幕后班底同样给了我底气
编剧常江写过《大军师司马懿》两部,《长歌行》也有她的署名,叙事流畅、人物逻辑清楚是基本盘;
与李洁的搭配,如果能把政策、权术、民生三条线织紧,剧本至少不虚
陈道明担任监制,更像一道品质闸门,他的团队惯于打磨细节,也不排除他“可能出演重要角色”的惊喜
这种“前台理性、后台严苛”的组合,对历史正剧来说是刚需
大环境也到了要出一部硬货的时候
今年10月,古装市场热闹得很,《天地剑心》以11.08%的市占率登顶,《入青云》《暗河传》接连热播,但数据并不好看的一面也在提醒人——欢网大数据的报告里,古装剧“1集弃”的比例涨到33.5%,比2023年还高了9个百分点
观众越来越挑,尤其是历史受众的门槛在抬高:艺恩的Q2报告说,古装剧男性观众占比从39%升到47%,25-35岁的深度用户里,72%自称有历史专业背景
你糊弄不动他们,反倒会被“反噬”
而且有43%的观众会为剧中文物买同款文创
这意味着只要你真做东西,文化转化的能力就摆在那儿
但历史剧这条路不好走,翻车的例子太多
今年4月,讲霍去病的《风起大漠》从“争议缠身”到删减17集拿到发行许可,前后折腾了近九年
历史学者的观点我很赞同: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证,应给创作者留空间,但必须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前提下创新,不能披着历史外壳讲完全虚构的故事
《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也说过
历史剧既不能违背基本史实,又不能丢掉艺术的魅力
听起来像老生常谈,可真正落到拍摄现场,每一场戏都是选择题
看一眼标杆,你就知道“尺度”在哪
《大明王朝1566》当年播时收视普通,慢慢靠内容把口碑养成了“神作”,陈宝国、黄志忠的表演和对细节的执念,让你信那些人在那个时空确实存在过
反过来,《大秦赋》开局声势很足,后来主次不分、言情和宫斗挤占主线,被观众挑剔地拉了分
这两部剧像两面镜子,照见的是同一题材的两条走法
《风禾尽起张居正》如果成了,也一定是“重逻辑、轻套路”
张居正一生的关键节点不是几段情爱,也不是几场宫廷口舌,而是税赋改革如何落地,内阁权力如何伸缩,地方如何博弈中央,文官集团如何自洽
这些事听着枯燥,写好了却最有张力,因为它们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有关:税从哪来,钱往哪去,秩序怎么立
我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张居正在夜里对着昏黄的灯,反复涂改一纸折子,指节因为按压而发白;
中年的他在朝堂上慢半拍抬眼,目光像刀,但语气还是温的;
晚年的他坐在窗口,风过纸页,人却把心收得很紧
戏的好看,常常不靠吼,是靠那些“憋住”的瞬间
说回胡歌,他最宝贵的不是“帅”,而是“克制”
这张脸如果只负责美,那就浪费了;
如果能把“克己复礼”的劲儿演出来,哪怕一句话不说,站在阶下,就像一把秤
当演员把气口交给角色,角色才会还他世界
这话听着玄,但每次看到他“藏”的表演,我就会有这种实在的感觉
我也会有一点点小私心
周末逛书店,总能看到熊召政的《张居正》摆在显眼的位置,翻开纸页,墨香里是密密的制度、人物与风云
如果这部剧能让更多人顺着剧情回去读书、看史料,哪怕只是知道“一条鞭法”不是一个漂亮名词,那这波改编就值了
当然,官宣只是开场哨,真正的考验在后头
服化道能不能还原明代质感,语言能不能“古而不拗口”,女性角色能不能不被工具化,权术戏能不能服务于改革主线,这些都决定它是“热搜剧”,还是“留得下来的剧”
我希望它更像是后者,耐看,值得重刷,不必靠花哨来撑
从行业的角度看,这部剧也像一次“古装正剧回归”的压力测试
今年流行“古装+悬疑”“古装+喜剧”,也有人呼唤“去工业化”的松弛感,但历史题材总归要有“硬骨头”
如果它把故事讲清,把人立住,把史的筋骨留住,观众的审美就会再往前走一步
结尾我想说得更直白一点:张居正不是“第一美男”的皮相,而是“立国之魂”的骨相
胡歌接下的是一部戏,也是一次时代对演员的托付
愿《风禾尽起张居正》少点套路,多点诚意,愿我们在2026年的某个夜晚,能一边追更,一边在弹幕里心照不宣地说一句——这回,真拍对了
来源:通宵补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