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芈月传》才知,为什么亲王会厌恶真心爱他的芈姝,而对芈月念念不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7 20:26 1

摘要:这一路上,她要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还要面对陌生的水土环境,更要在秦王的后宫里,与那些心机深沉的妃嫔们斗智斗勇。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没能赢得秦王嬴驷的心,反而被渐渐冷落。

很多观众初看《芈月传》时,都会忍不住为刘涛饰演的芈姝感到心疼。她本是楚国最尊贵的公主,为了爱情,毅然决然离开故土,远嫁秦国。

这一路上,她要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还要面对陌生的水土环境,更要在秦王的后宫里,与那些心机深沉的妃嫔们斗智斗勇。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没能赢得秦王嬴驷的心,反而被渐渐冷落。

更让芈姝心碎的是,秦王后来竟爱上了她的妹妹芈月。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秦王难道真的看不见芈姝的真心吗?还是说,这只是电视剧为了突出主角光环,才让芈姝失宠,芈月成了最后的赢家?

直到我再次重温这部剧,才渐渐明白,秦王对芈姝的冷淡与对芈月的牵挂,其实是一位雄主在权力场中的理性抉择。

他要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而是能与大秦霸业并肩前行的“价值伙伴”。

芈姝的真心,看似纯粹,却毫无锋芒,最终只能自我消耗;而芈月的“无感”中,却藏着君王最需要的智慧与助力。两者的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情感的天平会向谁倾斜。

芈姝的“纯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悲剧。秦王娶她,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联姻,这份关系的起点就充满了功利色彩。

而芈姝,既没能守住自己的政治价值,也没能成为秦王精神上的共鸣者,她的真心,最终只能沦为无人问津的奢侈品。

她初入秦宫时,秦王对她的礼遇,不过是因为她楚国嫡公主的身份。战国时期,秦国急需通过联姻打破外交困境,芈姝的存在,就是秦楚联盟的象征。但这份价值,在她踏入秦宫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迅速贬值。

她不懂得“王后”这个身份背后的政治责任,反而将“楚国利益”凌驾于秦国之上。秦楚边境发生冲突时,她竟公然为娘家说话;甚至在战争中,偷偷将秦国的军事机密传递给楚国,直接损害了秦国的利益。

对秦王来说,联姻的核心是“借力”,而不是“养敌”。芈姝的行为,彻底违背了这场婚姻的本质。

更糟糕的是,她的母族楚国,也没能给她提供持续的支持。随着秦楚关系的恶化,芈姝“楚国公主”的身份,从最初的“筹码”,变成了后来的“掣肘”。

秦王对她的容忍度,自然也越来越低。就像樗里疾说的,秦王留着她,不过是为了保全嫡子嬴荡的储位,避免诸子争斗,绝不是因为还念着旧情。

秦王心中理想的王后,是能稳住后宫局势、助力他成就霸业的贤内助,可芈姝却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麻烦制造机”。她所谓的“纯爱”,背后藏着的是狭隘的心胸和无能的表现,最终把秦王的耐心彻底消磨殆尽。

就说后宫治理这事儿,芈姝身为中宫之主,本应平息妃嫔间的纷争,让后宫安稳有序。可她倒好,因为嫉妒心作祟,干了不少糊涂事。

她默许玳瑁下毒去害嬴稷,还诬陷其他受宠的妃嫔和侍卫有不正当关系,把后宫搅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在秦王看来,后宫可不是简单的后院,它是朝堂的延伸,芈姝这些阴私的算计,根本不是争宠,而是在动摇王室的根基,影响他稳固朝堂的大计。

再看看她对家国的认知,秦王满脑子都是怎么让秦国强大、成就霸业,平时和臣子们聊起六国的形势,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可芈姝呢,每次秦王跟她聊这些,她要么一脸茫然,要么就抱怨后宫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

朝堂上为了攻蜀的事儿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她直接来一句“这是男人的事儿,我不懂也不想懂”。这两人精神世界差距太大,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更别说产生共鸣了。秦王还跟樗里疾吐槽她“愚蠢到坏了寡人之事”,这无疑是对她能力最彻底的否定。

还有对继承人的教育,芈姝对自己的儿子嬴荡那是溺爱得不行,由着他养力士、好勇斗狠。

结果呢,把嬴荡养成了一个空有勇力却没谋略的储君,这和秦王心中理想继承人的样子差得十万八千里。反观芈月的儿子嬴稷,聪明又有远见,完全就是秦王心目中接班人的模样。这一对比,更让秦王看清了芈姝的“无用”。

芈姝那种“飞蛾扑火”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秦王可是从流放岁月里一路拼杀过来的君主,他只相信权力,根本不信什么温情,在他眼里,人情不过是“点缀”,而不是生活的根本。

芈姝一旦没了“楚国公主”这个身份加持,又失去了辅佐秦王成就霸业的能力,她的真心在秦王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她为了秦王,违背母兄的意愿,远嫁到秦国,可在秦王看来,这不过是联姻成功的必然结果;她在后宫争风吃醋,为了秦王流泪伤心,秦王却觉得这只是“妇人之仁”,纯属麻烦;直到她死的时候,心里还念着对秦王的“爱与恨”,可秦王连最后一面都不愿意见她。

因为在秦王这个君王眼里,一个毫无价值还不断制造混乱的女人,根本连“告别”的必要都没有。

秦王对芈月始终“念念不忘”,可这绝不是那种俗套的“一见钟情”。他对芈月的这份偏爱,里头藏着对“霸星”天命的敬畏、对她政治能力的欣赏,还有对精神共鸣的强烈渴求。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比单纯“爱情”还要牢固的联结。

芈月从一开始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她身上带着“霸星”预言这个神秘的价值标签。

楚威后因为这个预言,一直把她当成威胁,处处针对。可秦王不一样,他一心想要稳固秦国的气数,所以把芈月当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奇兵”。这种天命符号的加持,让芈月在众多楚国媵妾当中一下子就冒了尖。

秦王亲自去楚国联姻,表面上看是为了娶芈姝,实际上他是奔着卜辞里说的那个“能兴秦”的力量去的。

芈月的出现,刚好就印证了这个天命。后来,秦王还特意把术士唐昧秘密召进宫里,确认了芈月就是“霸星”。

从那以后,他对芈月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允许张仪、司马错这些重臣,不用经过朝堂,直接找芈月,让她支持国事谏议。在秦王心里,芈月早就不是普通的姬妾了,而是关乎秦国国运的“天命载体”。

不过呢,要是说“霸星”预言是芈月走进秦王视线的敲门砖,那她自身的聪慧和格局,才是真正留住秦王的关键。她可不是那种只会被动等着秦王宠爱的妃嫔,而是主动让自己成长,变成了能和秦王并肩作战的“助力”。

就说在国事方面,芈月有着特别精准的点拨能力。五国攻秦的时候,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拿不出个好主意。

这时候,芈月一句话就点醒了秦王,让秦王的决策有了倾向。还有她提出的“诸公子分封以安人心”的建议,也被秦王采纳,成了储位试炼的核心策略。这种见识和格局,是芈姝永远都比不上的。

秦王也有意培养芈月,他带着芈月去祭奠商鞅,让她出入四方馆,去接触那些士子的观点,还允许她查阅公文。

芈月也没让秦王失望,她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秦王的预期,从一开始能和秦王说上几句话,到后来能参与决策。在秦王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宠信”,而是一种“投资”,他是在为秦国培养一个潜在的“智囊”。

另外,芈月的儿子嬴稷也是个聪明又有远见的孩子,刚好弥补了嫡子嬴荡的不足。秦王虽然因为“嫡长子制度”,立了嬴荡为太子,但他心里一直把嬴稷当成“试炼工具”,暗中观察他的能力。考虑到秦国的未来,秦王对芈月自然也就更加重视了。

除此之外,秦王和历史上的其他君主一样,都有着一种旁人难以理解的孤独,那是一种“心怀天下,却找不到一个能倾诉的人”的孤独。

后宫里的那些妃嫔,对他要么是敬畏,要么是害怕,根本没人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可芈月不一样,她就像能看透秦王心思的镜子,一眼就能看穿他藏在雄心背后的挣扎。

芈月和芈姝完全不同。芈姝每次和秦王聊天,说的都是后宫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芈月却能和秦王聊商鞅变法,分析其中的得与失;还能探讨六国纵横的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秦王面前,芈月从不刻意去讨好他,甚至有时候还敢跟他顶嘴。

这种“不驯顺”的态度,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不懂规矩,但在秦王眼里,却让他觉得特别真实。在芈月面前,秦王不用时刻端着君王的架子,能放松地做自己。

就算秦王知道芈月心里一直有黄歇,他也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看来,芈月这种“不依赖”的样子,反而让她显得更加独立。秦王想要的是一个能和他并肩作战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只会依附于他的“宠物”,芈月正好符合他的这个需求。

这种精神上的共鸣,让秦王对芈月多了几分真心。他表面上看起来对芈月有很多“算计”,但实际上却暗中为芈月母子留了后路。

他给庸夫人留了遗诏,就算他忌惮芈月的野心,把嬴稷安置在雍城,可也始终没有真正伤害过他们。这份复杂的情感,早就不是普通的“宠爱”那么简单了。

其实,秦王对芈月的偏爱,也撕开了爱情最现实的一面。对于掌握着权力的人来说,感情永远都要给“核心需求”让路。芈姝和芈月的不同境遇,本质上就是她们“自我价值定位”的不同。

芈姝一直以为,只要自己付出真心,就能换来秦王的真心。可她忘了,在君王的世界里,“有用”永远比“爱你”重要得多。芈姝一开始的身份是楚国的嫡公主,可这个身份带来的价值并不能长久。

她在后宫里只知道争风吃醋,和秦王的三观背离,能力也完全不匹配,只能给秦王带来麻烦,消耗自己的价值。

而芈月就不一样了。她身上有“霸星”的天命,还有过人的政治智慧,更难得的是能和秦王产生精神共鸣。

她就像一个持续增值的宝藏,和秦王同频共振,能成为秦王的助力。她在情感上也很独立,不需要刻意去讨好秦王,自己就能活得精彩。在秦王眼里,芈月是一个能创造价值的“搭档”。

芈姝的悲剧就在于她没看清这一点,而芈月的幸运就在于她从来没把“爱情”当成自己人生的全部。

她靠着自己的能力和格局,活成了秦王无法忽视的存在。就算她不爱秦王,她身上的这些“价值”,也足以让秦王对她念念不忘。

说到底,秦王爱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芈月这个人”,而是“能兴秦的霸星”“能和他一起议政的智囊”“能懂他心思的知己”这些集合在一起的人。

而芈姝,连秦王最基础的“价值需求”都满足不了,又怎么能奢望得到秦王的偏爱呢?这不是爱情的不公平,而是权力世界里最冰冷、最现实的规则。#百度影视巨星计划#

来源:伊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