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别急着骂编剧刀人。把进度条往回拖十分钟,就能看见那个曾经把朝堂当游乐场的少年天子,第一次弯下腰,替凤戏阳挡下毒酒。镜头扫过去,他嘴角还挂着笑,像在说“别怕,这回没人敢动你”。观众刚把心放软,下一秒他就倒在台阶上,血比嫁衣还红。落差来得太快,微博热搜瞬间爆到一
“他明明已经学会爱人,却还是被编剧按头去死”——昨晚《一笑随歌》夏静焱下线,弹幕直接炸成烟花,满屏“还我焱焱”把画面都盖住了。
先别急着骂编剧刀人。把进度条往回拖十分钟,就能看见那个曾经把朝堂当游乐场的少年天子,第一次弯下腰,替凤戏阳挡下毒酒。镜头扫过去,他嘴角还挂着笑,像在说“别怕,这回没人敢动你”。观众刚把心放软,下一秒他就倒在台阶上,血比嫁衣还红。落差来得太快,微博热搜瞬间爆到一位,词条后面跟了个哭崩的emoji,一点都不夸张。
很多人以为大家哭的是“帅哥死了”,其实哭点更鸡贼——他死的那一刻,观众才意识到:原来早就原谅了他的坏。前期他荒淫、误国、把忠臣往死里逼,弹幕天天刷“这昏君什么时候领盒饭”。可编剧一点点扒开他的皮,告诉观众:那些混账事不是天生,是景太后手把手教的。他怕黑,却每晚被锁在漆黑寝殿;想读书,太傅被母后杖杀在面前;第一次偷偷给流浪猫喂点心,猫被太监活活摔死。观众忽然就懂了:他不是暴君,是长歪的小孩。凤戏阳出现,像给他递来一把修正带,大家眼巴巴等着看他能不能把人生涂改工整,结果修正带刚伸出去,人没了。这种“刚看到希望就掐灭”的狠招,比单纯发刀更疼。
更扎心的是对比组。夏静石全程拿的是“正统”剧本:隐忍、谋划、爱民如子,可他对凤戏阳的苦难视若无睹。凤戏阳被灌药、被吊在城门口,他连眉毛都没抬,只说“大局为重”。观众瞬间倒戈:比起完美得像AI的皇兄,那个会哭会犯错、会拿命换凤戏阳自由的夏静焱,更像活人。于是当他以“自我牺牲”方式下线——不是战败,不是天谴,而是自己把毒酒抢过来一口闷——观众彻底破防:原来昏君也能有高光,而且比圣人更耀眼。
官方放出幕后花絮,导演说:“我们想讨论的不是好人坏人,而是‘一个人有没有第二次机会’。”这句话被截成动图,转疯了。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一句:“他刚拿到机会,你们就把他杀了,讨论个寂寞。”一针见血。观众不舍的,是那份“我也可能被原谅”的投射。谁年轻时没干过混账事?谁不希望有人递来一杯温水,说“还来得及”?夏静焱替大家实现了,然后编剧当着他面把水杯砸了。这一下,砸的是屏幕外每一个曾做错事、想重新来过的普通人。
再往深扒,还能看见一层更暗的隐喻。夏静焱其实是被“原生家庭”拖死的:景太后把儿子当提线木偶,线勒进骨头里,他越挣扎,母后越收线。凤戏阳想剪断那些线,可剪刀刚举起来,线就自燃了——封建皇权不允许一个帝王有自我。于是观众看到的,不只是爱情悲剧,更是“个体在系统里被碾碎”的无力。那一刻,弹幕齐刷刷飘过同一句话:“原来我们哭的不是古偶,是社畜。”一句话,把古装悲剧拍成现代寓言,谁能不破防?
现在压力给到凤戏阳。编剧让她在结局里抱着夏静焱的牌位远走,镜头最后一秒,她回头望向皇城,眼神冷得像冰。观众自动脑补第二季:她会不会回来掀桌?如果复仇,是不是连夏静焱那点可怜的改变也一起否定?如果不复仇,她余生怎么跟“害死爱人”的世道和解?怎么选都是刀,网友一边喊“别拍”,一边又忍不住想看。这就是好角色的后劲:人死了,议题还在。
所以别简单把“观众哭夏静焱”当成嗑CP上头。大家真正不舍的,是那个差点就能长成好人的自己。编剧用最狠的方式提醒:成长来得晚一步,代价就是没机会。屏幕暗了,弹幕还在飘——“如果他能早点遇到她就好了”。可惜,现实里也没有如果。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