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油滑的男主角俞乐山,还是正直的女主角盛雪竹,《依依向北风》开篇描写的这一群年轻人,共同有着一个几乎被时代快要遗忘的名字“知青”。
无论是油滑的男主角俞乐山,还是正直的女主角盛雪竹,《依依向北风》开篇描写的这一群年轻人,共同有着一个几乎被时代快要遗忘的名字“知青”。
这是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所产生的群体,一个由刚刚毕业的中学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所组成的群体,一个以“知识青年”之姿进入农村并支援农村建设的群体。
相比起曾经红极一时的现象级电视剧《人世间》,这部开播之前就不温不火的《依依向北风》,在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的前提下,在没有流量明星加持的条件下。
凭借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凭借尺度大到让人咋舌的剧情,成功实现了“开局即王炸”的开门红,至少在笔者的眼中,相比起《人世间》描写“知青返乡”前的含蓄,《依依向北风》在描写这段历史则显得更为大胆也更为从容。
从乔正君那极富感染力的诗歌朗诵,到盛雪竹为了几厘钱与俞乐山争到面红耳赤。
从大妈听到盛雪竹要举报俞乐山“投机倒把”吓到赶紧阻止,到听到大妈讲出没有了俞乐山的“投机倒把”他们家都赚不到钱生活。
《依依向北风》在描写这段历史的细腻笔触,几乎到了让人震撼、让人钦佩的程度。
不是所有的电视剧都敢于触及这段历史的,不是所有电视剧在描写这段历史时都敢于如此直白的。
不是说这段历史有多么的“恐怖”或“敏感”,而是在面对那个一种极为特殊的历史环境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且正确的切入点并将其成功展开。
正如《人世间》虽然在描写“知青”返乡时,正确地指出了某些“女知青”为了能得到返乡的机会,曾经遭遇了怎样的侮辱与对待,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自信。
而《依依向北风》的出现,则是弥补了《人世间》对“知青”在农村生活与工作方面的不足,这与所谓的“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并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在同一个讨论维度之上。
虽然《依合向北风》的“投机倒把”集市过于明目张胆了,虽然这场供销社全员秘密出动抓捕“投机倒把”行动过于儿戏了。
但却在描写“投机倒把”这件事上,表现出了比曾经那些讳莫如深的电视剧,更加敢于直面这些过往与历史的态度与决心,历史就摆在那里,即便不说也不演大家都知道,何必讳莫如深呢?
虽然今天的你我或许感受不到当年父辈们生活有多么的艰苦,但纵观今天世界上的其他角落与人民,也许年轻一代会更明白这些历史中的名词代表了什么,也会更加明白今天的一切有多么来之不易。
即便是被描绘成“藏污纳垢”重灾区的“知青办”,也不再像《人世间》那般只针对某个人进行特殊化的描写,而是用一种从里到外全“烂掉”的方式进行刻画与描写。
这不是自我否定,也不是自我抹黑。
相反地,这样的知青办也许才是更加符合今天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存在问题却不敢面对与解决问题。
特别是当我听到“肖树德的行为基本上属于半公开化,县里很多同志都知道”时,当我看到“一把手”愤怒拍板一定要严惩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依依向北风》为何敢于如此硬气的描写这些东西。
也许《依依向北风》不会有《人世间》那种让人恨到想要咬碎后槽牙的剧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更加符合时代记忆与现实的东西。
“知青”们有多苦只有这些还是孩子的男男女女知道,“知青”们有多累他们的爹娘即便能感受到却不会从孩子的口中听到,这就是“知青”,一群今天无数中年人、青年人的父亲与母亲,一群曾经在那个还需要粮票的时代上山下乡的年轻人。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