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剧叫《沉默的荣耀》,在央视八套放的。它的收视率很能说明问题,不停地涨,有好几次直接冲破了4个点。这个数字摆在今天,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在同一个时间打开电视,就为了看它。
有部电视剧,最近让很多人看进去了。
不少人说,看这个剧,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但不是往上冲,是一直往下掉,掉到谷底,心里堵得慌。可就算这样,还是一集不落地追,边看边掉眼泪,也要看到最后。
这部剧叫《沉默的荣耀》,在央视八套放的。它的收视率很能说明问题,不停地涨,有好几次直接冲破了4个点。这个数字摆在今天,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在同一个时间打开电视,就为了看它。
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因为它讲了一件以前没人敢这么拍的事。时间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地点在台湾,讲的是咱们在那边搞地下工作的一批人。这题材一出来,就跟在平静的水里扔了块大石头,不光咱们这边议论,连台湾那边的媒体都开始盯着看,开始写文章说这个事。
剧里面的人,吴石、朱枫、聂曦,这些名字,一个个都被翻了出来,大家都在讨论他们到底是谁,当年都干了些什么。一段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的历史,就这么被掀开了。
一个剧能让人看得这么投入,里面那些演戏的人,功劳不小。特别是一个演坏人的,叫余皑磊。他在里头演的角色叫谷正文。这个人,把观众气得够呛,很多人看完都说,真想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一顿。
这个角色让人恨得牙痒痒,就因为他坏得不那么表面。他不是那种大喊大叫、咋咋呼呼的坏蛋。他的坏,是藏起来的,藏在一个不起眼的眼神里,藏在一个微小的动作里。他跟你说话的时候可能还带着笑,但脑子里已经把你算计得明明白白。
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对手,才让人觉得,那些英雄们做的事有多么不容易。你走的每一步,背后都有一双狼一样的眼睛在盯着。余皑磊自己也懂,演完就在网上开玩笑,让大家“保护”他一下。
其实,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总要有人演。只有把黑暗的地方描绘得足够黑,光明照进来的时候,那束光才显得格外珍贵。他把这个坏人演活了,实际上是给那些英雄们搭了一个最高的台子,让大家看清楚他们到底有多了不起。
说回那些英雄。有个叫聂曦的年轻人,是魏晨演的。魏晨说,这个角色还是他自己跟导演争取来的。
原因很简单,他看到了一张真实的历史照片。照片上,就是年轻的聂曦烈士,在走向刑场前的样子。那张黑白照片给了魏晨巨大的冲击,他说,当时就被那个人的眼神打动了。他特别想演这个人。
能演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英雄,对演员来说,心里是沉甸甸的。魏晨说,他演的时候,心里一直装着一份敬畏,总怕自己哪里没做好,对不起这位前辈。电视剧播完那天,他发了一段话,说这一次的告别,可能就是永远的告别了。
剧里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叫朱枫,是吴越演的。朱枫在剧里的结局,非常惨烈。看的人揪心。
但吴越在戏外,分享了很多拍戏时的照片。她说,拍摄地在鼓浪屿,有个地方叫吴公馆,特别漂亮,有大片的草地。不拍戏的时候,她就在草地上走走,心情会好很多。
她还讲了一些好玩的小事。比如剧组的人都盯着一棵树上的莲雾果,天天盼着它变红,想着什么时候能吃。结果那果子特别有性格,大家在的时候它就是不熟,等剧组一走,它就红了。
这些戏外的点点滴滴,跟戏里那种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的紧张气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吴越最后告别角色时说:“孤独的谌之,遇见你,我很荣幸。”谌之,是朱枫的字。她抓住了这个人物最核心的感觉——孤独。做地下工作的人,就是孤独的,心里有天大的秘密,却不能对任何人说。
有人觉得吴越的长相和历史上的朱枫有差距,但看完剧没人再这么说了。因为那种骨子里的硬气,那种在刀尖上行走还能保持冷静的劲儿,被她演得活灵活现。
而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是于和伟演的吴石。
这剧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观众任何幻想。吴石在去台湾之前,就跟家里人说了,他这一去,要是回不来了,就当他没回来过。这句话,直接给整个剧定下了一个悲伤的调子。
观众等于从第一分钟起,就知道这群人的最终归宿。这是一种很残忍的观剧体验,眼睁睁看着一群最好的人,一步一步,头也不回地走向一个确定的悲剧。从剧中一个小角色牺牲开始,气氛就越来越压抑,很多人说,真的是每天准备好纸巾才敢看。
于和伟演这个角色,没有太多激烈的情感爆发。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在了里面。那种压力,那种决心,那种对家人的不舍,全在他的眼神和一些细微的动作里。电视剧播完后,他说,所有的滋味,都在酒里,也都在心里。他还专门感谢了观众,他说,能看懂的人,就是知音。
除了他们,剧里还有很多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曾黎演的王碧奎,心心念念的就是一个家,一个有热饭、有温暖灯光的家。那志东演的陈宝仓,一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掷地有声。他们和吴石最后说的那句“既如此,便如此”,没有豪言壮语,却比任何话都有力量。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通过这部剧,被更多人记住了。
来源:山谷里打铁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