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十点,黄轩那条“曹小军也该死”的微博冲上热搜,配图是徐庆利倒在血泊里的剧照。
“看完大结局谁不骂一句编剧杀人?
”昨晚十点,黄轩那条“曹小军也该死”的微博冲上热搜,配图是徐庆利倒在血泊里的剧照。
八点整,Netflix放出海外版预告,弹幕里全在刷“别买,烂尾”。
同一时间,豆瓣小组有人甩出一张图:原著里徐庆利根本没死,他是自己走进警局的。
剧粉炸了,书粉冷哼:早说过影视化必魔改。
吵归吵,数据不会骗人。
收官夜实时收视破2,比上周直接飙了0.3,央视索福瑞说“悬疑档三年未见”。
可评分从9.1滑到8.5只用了一夜,打一星的理由九成九写着“徐庆利凭啥必死”。
编剧陆春吾凌晨发长文,一句“小人物逃不出环境”被截成金句,转头就被网友做成“职场甩锅模板”。
最冤的是演员。
张哲华在零下二十度拍埋尸戏,一镜到底七小时,膝盖冻到失去知觉,结果观众只记得他“死得潦草”。
纪录片里他苦笑:“早知道让导演多给两句遗言。
”黄轩更惨,跑去监狱体验半个月,剪出来的童年回忆全被删,只剩一个背影。
粉丝心疼:片酬不够买膏药。
真正出圈的是吴细妹。
李庚希提白玉兰那天,抖音上#反杀老公教学#播放量破十亿,连卖菜刀的直播间都在刷“细妹同款”。
妇女协会趁热做反家暴海报,把“别学她,但请听懂她”印在地铁灯箱。
有农村大姐留言:俺们那旮旯真有这样的,只是没摄像头。
海外观众看的是另一层。
Netflix字幕组把“骗保”翻译成“保险谋杀”,老外以为中国农村人人会算保额。
银保监会赶紧加班,通报今年已查处23起同类案,评论区齐刷刷@编剧:这锅背好。
音乐也跟着喝汤。
呼麦一响,弹幕飘过“奥特曼即视感”,黑胶还没上市,黄牛把预订价炒到三倍。
导演孙墨龙在访谈里补刀:“原本想用唢呐,怕太喜庆。
”
说到底,大家气的不是谁死,而是死得没选择。
原著里徐庆利能自首,剧里只能被反杀,像极了我等打工人——明知996有毒,还得签字画押。
网友总结:悬疑的不是命案,是命压根不给自己悬着的机会。
“看完感觉像被生活活埋,还一镜到底。
”
“编剧把徐庆利写死,是为了让咱们继续当社畜吧。
”
“建议出第二部,让曹小军复活考公上岸,这才叫真正的命悬一线。
”
来源:喜庆的橘子ZDb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