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线6小时被强制下架,150万人预约的《折腰》短剧把平台审核直接逼到加班。
上线6小时被强制下架,150万人预约的《折腰》短剧把平台审核直接逼到加班。
有人熬夜蹲更新,结果醒来连入口都消失。
热搜第一不是剧情,而是“在哪能看被删镜头”。
这种场面,短剧圈还是头一回。
事情很简单:15号上午十点上线,傍晚六点就查无此剧。
平台给出的理由只有四个字:内容调整。
网友扒出片段,浴池疗伤、香药喂吻、手指描眉,每段都在红线边缘蹦迪。
最惨的是演员。
19岁女主第一次担纲,吻戏比台词多,经纪公司连夜把她接走,说“不拍了,怕影响以后接校园戏”。
男主更尴尬,微博粉丝刚涨三十万,瞬间掉一半,商务群全退。
长剧粉直接气炸。
他们等了两年,盼的是小乔用计退兵、魏劭血战夺权,结果短剧把权谋线全砍,只剩女主在屏风后宽衣解带。
有人吐槽:这不是折腰,是折尊严。
数据越漂亮,脸越疼。
预约150万,话题阅读破亿,播放曲线却像机。
业内人透露,制作方原本准备拍30集,看到热度后直接剪成12集,专挑大尺度片段当预告,连BGM都换成心跳声。
套路不新鲜。
去年就有古装短剧靠强吻、掐腰、墙咚三连击冲上热榜,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制作方赚快钱,观众骂完继续看。
恶性循环转了一年,终于撞到铁板。
观众不是傻子。
弹幕里有人统计,女主平均每集脱两次衣服,男主每集说三句土味情话,剧情推进全靠“意外摔倒”。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一句话:把脑子扔了,也看不下去。
短剧行业最近像疯批。
IP买到手,先改成人版,三天拍完,五天上线,第七天回款。
导演在直播间直言:低俗是流量密码。
话音刚落,账号被封48小时。
有人把锅推给审核。
可审核也委屈:一分钟一集的密度,红线闪过去连0.5倍速都来不及按。
平台只好用最笨的办法,先下架,再慢慢剪。
快钱烧出来的热度,凉得更快。
去年靠擦边赚回本的十二家公司,今年倒了八家。
账面上看,一部剧成本八十万,七天能卖两百万,可一旦下架,罚款加退款,倒亏四十万。
观众开始反向投票。
最近杀出黑马的《遥相思》,零吻戏,零裸露,讲两个卖豆腐的青梅竹马,日更一条,点赞破五十万。
评论区都在刷:原来衣服穿好也能把故事讲动人。
制作方这才回过味:尺度是味精,放一点提鲜,当饭吃会中毒。
可锅里已经烧糊,换锅也来不及。
长剧也没资格笑。
为了集数硬加水,回忆杀、慢镜头、重复台词,一集能讲完的事拆成八集,观众一样骂娘。
长短两极端,中间空出一大片没人做。
有人提出八集模式:主线干净,副线精简,总时长控制在电影长度,收费比电影票便宜,更新节奏像短剧。
平台在观望,谁也不敢第一个掏钱。
观众其实很好哄。
故事顺,人物立,情感真,就能充会员。
最怕把观众当韭菜,割完还嫌长得慢。
《折折》下架当晚,同组演员爆料,原本有场女主夜读兵法的戏,拍了七页纸,被导演一句“谁看女人读书”全删。
现在那片素材躺在硬盘里,连备份都没人敢拷。
行业走到这一步,怪不了审核,怪不了观众,只能怪自己把路走窄。
真正该折的,是急功近利的那根弦。
接下来三个月,还有四十部古装短剧排队上线。
听说有部把女主改成女将军,全程铠甲,一滴血不露,平台给了A级资源。
能不能成,就看有没有人真的愿意把故事讲完整。
如果还是老一套,热搜都不用买,观众会亲手把它埋了。
毕竟,六小时下架的纪录,谁也不想再破一次。
来源:湖畔旁赏景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