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翻12月待播剧清单时,手指突然顿住——杨紫居然有两部剧要上?而且一部是让我蹲了3年的《青簪行》,一部是连预告都透着烟火气的《家业》,瞬间感觉之前空落落的追剧日历,突然被填得满满当当。说真的,从《香蜜》锦觅到《长相思》小夭,她的古装角色总让人记很久,这次一
前几天翻12月待播剧清单时,手指突然顿住——杨紫居然有两部剧要上?而且一部是让我蹲了3年的《青簪行》,一部是连预告都透着烟火气的《家业》,瞬间感觉之前空落落的追剧日历,突然被填得满满当当。说真的,从《香蜜》锦觅到《长相思》小夭,她的古装角色总让人记很久,这次一下子来两个完全不同的,我甚至已经开始纠结开播后先追哪部了。
最先勾起我兴趣的其实是《家业》,倒不是因为它先定档,而是“徽墨传承”这四个字太特别了。之前看古装剧,要么是宫廷权谋,要么是仙侠虐恋,很少有把镜头对准非遗手艺的。杨紫在里面演的李祯,光看路透就和以前不一样——没有精致的发饰,衣襟上沾着墨渍,手心还能看到磨出来的厚茧,据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特意去学了徽墨的制作流程,连挑水劈柴都要自己来。
剧情里的细节更戳人,明朝徽州的墨业江湖,李家百年贡墨坊因为冤案倒了,骆家也被派系争斗拖垮,剩下李祯和韩东君演的角色,要顶着“田墨家”的垄断压力守着手艺。这让我想起之前看非遗纪录片时,那些老匠人说“手艺断了,根就没了”,突然就懂了李祯那句“祖辈手艺不能断”里的倔强。这种把小人物的挣扎和非遗传承绑在一起的故事,比单纯的谈恋爱有分量多了,也难怪杨紫会说“想演有筋骨的普通人”,这次是真的选对了。
回头再看《青簪行》,反而有种“终于等到你”的感慨。这部剧的日子过得太坎坷了,六年前拍的时候就闹番位,明明是黄梓瑕的探案大女主戏,硬生生被改得往男主身上偏,后来男主出事,剧直接被压了3年。期间好几次传要“埋了”,我都以为再也看不到杨紫穿唐装执簪查案的样子,结果最近突然爆出消息,男主换成了彭冠英,用换脸重制后定在12月播。
提到彭冠英,我第一反应是“这搭配居然有点意外的合适”。他在《阳光之下》里演的封潇声够狠,可看他的采访又觉得很稳重,演《青簪行》里的男主,说不定能和杨紫的聪慧形成反差感。而且现在再看这部剧,反而多了层不一样的意义——六年前拍的时候,杨紫虽然已经有《香蜜》这样的爆剧,却还会被流量压番;但这几年她凭《长相思》里的小夭、《沉香如屑》里的颜淡,早就坐稳了古装顶流的位置,现在拍剧根本没人能再压她的番。这么算下来,《青簪行》更像是她走过来的脚印,埋了3年再播出,反而成了最好的“成长证明”。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刚好藏着她六年的演艺态度。《青簪行》搁置的那几年,她没闲着,一部部剧打磨演技,从灵动的锦觅到复杂的小夭,每个角色都不重复;而《家业》是她主动跳出舒适区,放着稳妥的甜宠剧不接,偏要挑战非遗题材的正剧,甚至为了角色减重、学手艺。这种“不糊弄、肯较真”的劲儿,刚好和两部剧的内核对上了——《青簪行》经历这么多波折还能重见天日,《家业》里的李祯拼尽全力守着徽墨,本质上都是“不管难不难,都要把事做好”的坚持,难怪有人说“看她的角色,就像看她自己”。
现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蹲具体开播时间了,虽然两部剧都定了12月,但具体哪天还没官宣,不过平台已经确定了。《家业》会在央八上星,还能在桃厂同步看,到时候全家一起围在电视前看徽墨传承的故事,应该会很有氛围;《青簪行》在鹅厂播,除了探案剧情,还加了双版剪辑和AR互动,之前看剧没试过这种形式,说不定能解锁新的追剧体验。
其实最近几年古装剧总被说“套路化”,要么是工业糖精,要么是权谋复制,但杨紫这两部剧刚好避开了这些。《家业》把非遗搬进古装剧,让观众看到手艺里的烟火气;《青簪行》虽然经历波折,却也成了“重制剧”里的一个例子——好的故事只要不放弃,总能等到发光的时候。而她的表演更让人放心,不管是执簪探案的黄梓瑕,还是握杵磨墨的李祯,光看预告就能感觉到角色的“不一样”,没有一点重复感。
这个12月估计要被杨紫承包了,一边是守着非遗的倔强匠人,一边是破解迷案的聪慧女主,不管先追哪部,都觉得赚了。现在就等官方官宣具体时间,到时候开播的第一秒,我肯定要冲进去——毕竟能同时看到两个这么鲜活的角色,这种机会可不多见,你更想先看磨墨的李祯,还是探案的黄梓瑕?
来源:影视热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