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没有吴石运筹帷幄的气场,也没有朱枫那样的游刃有余的机变,却凭着骨子里的信念,在特务环伺的棋局里站成了一道硬气的风景。
追《沉默的荣耀》时,除了紧张刺激的谍战博弈,我特别关注聂曦这个“小人物”。
他没有吴石运筹帷幄的气场,也没有朱枫那样的游刃有余的机变,却凭着骨子里的信念,在特务环伺的棋局里站成了一道硬气的风景。
作为吴石的副官,聂曦身上最打动人的是“干净”二字。在充斥着烟酒赌色的国军体系里,他跟着吴石活成了“异类”——不贪财、不好色,连基本的应酬都不沾边。
这份“不合群”里,藏着他最朴素的信念。
剧中为谷正文安排黎晴接近聂曦而设计的那场“苦肉计”戏,把聂曦的信念感扒得明明白白。
特务假扮宪兵在街上乱开枪,百姓倒在血泊里,黎晴慌慌张张跑向他时,他第一反应不是顾着自己,而是伸手把人护在身后。
哪怕手臂被子弹擦伤,他眼里急的还是“别伤着老百姓”,抬手就打伤了滥杀无辜的假宪兵。
这并非他识破了“局”,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底线,哪怕身处污泥,也不能看着百姓受难。
后来黎晴带着任务接近他,送挂面、熬鸡汤、帮着收被子铺床,一套“美人计”下来,换旁人早该卸防。
可聂曦没含糊,嘴上没说怀疑,行动上却半点不松懈。
黎晴说“看你一个人住”,他立马从枕头下摸出妻子的丝巾,轻描淡写一句“你对我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
他仍并非识破了黎晴的身份,而是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有人说聂曦“太较真”,在谍战漩涡里这么“直”,迟早要吃亏。可恰恰是这份“较真”,让他成了吴石最靠谱的左膀右臂。
吴石问他为什么不把受伤的事说出来,他只一句“怕耽误你正事”,没有豪言壮语,却藏着对信仰的绝对忠诚。
他或许不算最精明的潜伏者,却用最笨的办法守住了底线:不该问的不问,该扛的责任绝不推,哪怕面对诱惑和试探,心里那杆秤也从没歪过。
比起聂曦的“坚守”,黎晴的“挣扎”更让人心疼。
一个表演系大学生被拉进特务窝,初衷或许只是被“挑战性任务”冲昏了头,可当她看见百姓枉死、谷正文轻描淡写一句“有人处理”时,心里的信念开始动摇了。
她能演好“温柔文员”的角色,却演不出对生命的漠视。
跟着血迹找到死去的百姓时,她眼里的复杂,是良知对“任务”的反抗。
黎晴的转变,其实和聂曦的影响分不开。她本是带着目的接近,却在聂曦的“正派”里看到了另一种活法:原来人不必靠伪装和算计立足,守住心里的光,比完成任何任务都重要。
后来她放弃动聂曦的电台,对着谷正文追问“为什么要杀无辜的人”,都是信念在悄悄“归位”。
她与聂曦一样,哪怕身处黑暗,也没彻底丢了做人的根本。
对了,他们的名字,本来就相互照应着。
整部剧里,聂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件件小事证明:信念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危难时护人的手,是诱惑前清醒的脑,是哪怕知道身处险境,也不肯让底线打一丝折扣的硬气。
而黎晴的挣扎与觉醒也告诉我们,信念或许会被暂时蒙蔽,但只要心里还留着一点对“真”的执着,就总有回头的可能。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