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情深深雨蒙蒙》才知,为什么雪姨给儿女花钱时只对梦萍小气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9 16:55 2

摘要:在《情深深雨蒙蒙》里,雪姨对待子女花钱这事儿上,可从来没什么“一碗水端平”的慈母温情,满脑子都是“功利性算计”。她手里的钱往哪个孩子身上投资,全看这孩子能不能给她挣来“面子”,带来“利益”,或者让她有那种掌控一切的“掌控感”。

在《情深深雨蒙蒙》里,雪姨对待子女花钱这事儿上,可从来没什么“一碗水端平”的慈母温情,满脑子都是“功利性算计”。她手里的钱往哪个孩子身上投资,全看这孩子能不能给她挣来“面子”,带来“利益”,或者让她有那种掌控一切的“掌控感”。

尔豪、如萍、尔杰这几个孩子,在雪姨眼里各有各的“利用价值”。可梦萍就不一样了,她既没法满足雪姨那虚荣的“面子需求”,也创造不了雪姨期望的“利益收益”,甚至还老是打乱雪姨的“控制计划”。

雪姨对梦萍表现得那么“小气”,其实不过是她觉得在梦萍身上投入没有价值,所以理性地选择了停止“投资”。

接下来我就好好为大家拆解拆解雪姨的“花钱逻辑”:

雪姨这人,骨子里就是个特别现实的主儿。陆家那点财力,在她眼里,可不是用来好好养孩子的本钱,而是她用来巩固自己在陆家地位、换取各种利益的手段。她给每个孩子花钱的时候,心里都打着小算盘,藏着明确的“回报预期”。

先说尔豪这个长子,雪姨在他身上花的钱,那可都是“传宗接代的面子钱”。

雪姨之所以比文佩得宠,除了雪姨认真宅斗的手段以外,还有就是她生了尔豪这个儿子。

毕竟过去社会都重男轻女,尔豪的出生就成了雪姨为雪姨的得宠增添了一份力量。

哪怕尔豪整天游手好闲,换女朋友跟换衣服似的频繁,雪姨也舍得给他买汽车,供他去复旦读书。

她这么做,可不是因为多疼这个儿子,而是因为”母凭子贵“,尔豪除了能帮她争得陆振华的宠爱之外,而且如果将来陆振华去世,魏光雄也指望不上,那么尔豪就是王雪琴的后路,她后半生完全可以靠儿子,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所以在尔豪身上投资可以说是只赚不赔。

其次是次女如萍,通过看剧我们就可以知道雪姨对如萍的培养那绝对是按照名媛的标准。

《情深深雨蒙蒙》的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尔豪就读的复旦大学一年的学费是一年100元,而如萍所在的圣约翰大学一年学费是110元,在教育方面雪姨给如萍的投资甚至超过了尔豪,但这绝不是因为雪姨的思想有多开明,培养女儿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而是为了让如萍嫁入豪门所做的准备。

雪姨心里门儿清,像如萍这样的女孩,在婚恋市场上能吸引到不错的对象。于是,她可劲儿地给如萍花钱打扮。

如萍过生日,雪姨邀请了如萍的同学,还给她定制了粉色的礼服,就连梦萍都说如萍船上就和仙女一样;

一听说书桓约如萍去郊游,雪姨立刻给如萍买了明星胡蝶的同款连衣裙;

除此之外,如萍的新手镯要二十块,已经赶上依萍母女的房租了。

不仅如此,雪姨还四处张罗,给如萍介绍银行行长的儿子当相亲对象。她这么做,本质上就是在“给筹码镀金”。雪姨满心期待着如萍能嫁进一个有钱有势的婆家,这样一来,自己脸上有光不说,还能间接地巩固陆家(其实主要是她自己在陆家的)的地位。

最后是幼子尔杰,尔杰是雪姨和魏光雄的私生子,这个孩子的存在,对雪姨来说意义非凡。他是雪姨“私人情感的寄托”,而且尔杰和尔豪一样都是“母凭子贵”的象征。

尔杰虽然是魏光雄的儿子,但是他一直顶着陆振华的老来子的名号在陆家生存,雪姨既可以通过尔杰从陆振华那里获取更多的物质和金钱,又能从魏光雄那里获得丰富的情绪价值,可以说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滋养。

而且雪姨也不蠢,她也担心魏光雄将来翅膀硬了会甩掉年老色衰的她,但有了尔杰这个儿子就不一样了,魏光雄肯定会为了尔杰而不敢抛弃她,就算未来魏光雄真的指望不上,但她有尔豪和尔杰两个儿子,即使将来夫死从子,她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其实不得不说雪姨这么谋划确实精明,如果她没有得罪依萍,或者她和魏光雄的事情没有被人发现,说不准她真的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只是可怜了梦萍。

梦萍作为雪姨的小女儿,完全就是个“刺头”。她整天混迹在舞厅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跟一帮小混混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其实看过原著《烟雨蒙蒙》的朋友们应该清楚,梦萍是最像雪姨的女儿,她完全继承了雪姨的美貌,但同时也继承了雪姨的骄横跋扈。

由于雪姨自己是戏子出身,这对她来说就是一件黑历史,而梦萍自身又不自爱,又不像如萍那样成绩好,性格也叛逆,所以雪姨每次看到梦萍就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再加上梦萍既不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要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优秀的,因此必然会遭到父母的冷落。

雪姨这人,控制欲强得离谱。在她心里,孩子们就该按她规划好的路子走。她特别喜欢如萍那股子乖乖女的气质,如萍说什么都应着,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好女儿”,带出去特别有面子;

尔豪呢,虽然看着有点游手好闲,但人家能考生复旦,并且在报社又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她说什么,尔豪也不会明着反对,让人一看就觉得陆家后继有人。

还有尔杰,年纪小,啥都不懂,特别好掌控,雪姨说东他不敢往西。

可梦萍呢,完全就是个例外。她染着时髦却又有些夸张的发型,整天泡在大上海舞厅那种热闹又有些混乱的地方,跟小混混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活脱脱一个“小太妹”的形象,跟雪姨心目中“名门千金”的体面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电视剧中,依萍上陆家要钱那一次,梦萍说她想要的风琴、钢琴一个都没有。

由此可见,梦萍不是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父母不重视,因为雪姨自己是戏子出身,所以她打心眼里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学音乐,希望她们把精力放在文化课上。

梦萍的精力根本不在学习上,父母又没在艺术上培养她,那她还能干啥?只能游手好闲。社会上那些小混混稍微追捧她一下,她就上套了,这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雪姨是个极其现实的人,只看重能给她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梦萍既不能传宗接代,也没法通过联姻给家族带来好处,在雪姨眼里,她就是一个无法创造“长远利益”的存在。

甚至在梦萍被欺负后,雪姨的第一反应不是心疼女儿,而是急着“问对方姓名,好把她嫁出去”。她的心思根本不在“保护女儿”上,而是想着“赶紧把这个‘麻烦’处理掉,别再丢陆家的脸”。

在她看来,连“嫁女儿”都成了“止损”的手段。既然梦萍早晚都要嫁出去,花再多钱在她身上也带不来利益,那还不如省下这些钱,留给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如萍和尔豪。

梦萍的消费行为和如萍的“俭朴”形成了鲜明对比。如萍知道雪姨的期望,平时生活很节俭,懂得珍惜每一分钱。

而梦萍却“挥金如土”,把钱像流水一样花给那些小混混,好像那些钱对她来说只是数字。在大上海舞厅那种纸醉金迷的地方,她一出手就是好几块钱买红酒。

要知道,依萍母女一个月的生活费才5块钱,梦萍这一出手,就相当于花掉了依萍母女一个月的生活开销。

梦萍的这种“无节制消费”,在雪姨看来,绝不是“千金小姐的任性”,而是一个“给陆家惹祸的前兆”。

雪姨并不是舍不得给梦萍钱,她更担心的是“钱给多了,她闯的祸更大”。她知道梦萍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知道她拿到钱后不会去做正经事,反而可能会更加放纵自己。

后来梦萍被小混混欺负的事情,恰恰印证了雪姨的“担忧”。她给梦萍的钱,没有让梦萍变得更加懂事、优秀,反而让她变得更加放纵、危险。她拿着钱去和小混混厮混,最终遭遇了不幸。这种“花钱换麻烦”的投入,让雪姨感到无比的头疼和愤怒。她要的是“钱能买省心”,希望孩子们拿了钱能让她少操些心,可梦萍却让她觉得“钱只会买祸”。所以,雪姨自然会对梦萍“小气”起来,不愿意在她身上多花一分钱。

雪姨对梦萍的“小气”,不是因为家里没钱,而是觉得梦萍“不值得”。她对孩子的爱,掺杂了太多现实的考量,只愿意在能给她带来面子、利益、掌控感的孩子身上花钱。梦萍叛逆、不争气、没有利益价值,在雪姨眼里就成了“不值得投资”的对象。

但雪姨不知道,她的“小气”和“不重视”,正是把梦萍推向深渊的推手。要是雪姨能多关心梦萍的内心,而不是只看“有用没用”;要是能引导梦萍的消费,而不是一味限制;要是能像保护如萍一样保护梦萍,梦萍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也不会落得被欺负的下场。

虽然梦萍的悲剧,是雪姨“功利母爱”下最无辜的牺牲品。

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全是雪姨的错。

毕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别说是养孩子了,就是养猫养狗都难免会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所以雪姨肯定是把家里的资源分配给更讨她欢心的子女,而且在剧中雪姨也说了,孩子不是她一个人的,陆振华这个做父亲的又对子女有过哪些关心呢?

陆振华一共九房夫人,光女儿就有12个,对于这些子女的成长、教育、婚嫁,他又付出过什么呢?

而反观雪姨呢?虽然有点偏心,但无论怎么说如萍和尔豪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并且日后都投身于抗日,还有尔杰,虽然从小娇生惯养,但成绩优异,当魏光雄的事情东窗事发后,尔杰哭着对陆振华说自己的算术是第一名,作文《我的爸爸》还获得过好评,所以雪姨真的是不称职的母亲吗?

来源:孙孙看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