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了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将在网络剧中开设“网络故事片”单元,并阐明了网络故事片的定义:“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上、中、下3集的剧情片”。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网络故事片业态发展的相关具体措施。
听说了吗?继精品“短剧集”、横屏“中剧”后,网络剧又要增设新品类了!
近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了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将在网络剧中开设“网络故事片”单元,并阐明了网络故事片的定义:“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上、中、下3集的剧情片”。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网络故事片业态发展的相关具体措施。
对于管理部门的创作倡议,各大长视频平台迅速响应。短短一周之内,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都先后发布了相关征集政策。
爱奇艺官宣将“网络故事片”纳入“燎原计划”,以单部最高30万元的采购费用征集网络故事片精品剧本,并为创作者提供上线后净利润5%的分成权益;优酷、腾讯视频,也先后开放“网络故事片”征集合作通道,征集对应剧本及项目。
不过,国产剧已经很久没有4集以下的短篇电视剧创作体例。对于“网络故事片”究竟应该怎样拍,少不了“向外看”“回头看”两个动作。
在海外剧生态中,3集左右的短篇电视剧并不少见。
在英美剧中,它被称为“迷你剧”或限定剧,今年的得奖大户《混沌少年时》和《贝茨先生诉邮局》都是4集迷你剧;日韩剧中,则可以对应独立的SP(特别篇)和体量轻巧的“独幕剧”。
而在国产剧发展历程中,短篇电视剧也曾是上世纪80年代的“王者”品类,涌现出了《蹉跎岁月》(4集)《今夜有暴风雪》(4集)《巴桑和她的弟妹们》(2集)《长城向南衍生》(4集)等代表作。
当下的“网络故事片”有哪些创作路径可以参考?我们对海内外的短篇电视剧进行梳理后,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向:
文学经典改编
看到网络故事片的体量,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适合文学经典,尤其是中、短篇小说的改编了。
BBC于2015年出品的三集迷你剧《无人生还》就是此类代表。
《无人生还》改编自阿加莎1939年发表的经典侦探小说,是孤岛模式+童谣杀人+全员恶人的结构。
八名陌生人收到邀请前往一座小岛,抵达后却发现主人不在,仅有两名管家接待。然而岛上接连发生诡异事件,离奇命案接二连三。
三集的体量,很好地承载了层叠渐进的恐惧,对细微人性的描绘也有充足的展开空间。
童谣杀人作为比拟杀人的一类,其天真童趣与连环杀人的惊悚恐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在阴郁诡异的英式氛围下,众人各怀鬼胎,人人自危,互相猜忌,最后有仇必报,无人生还。
相较于电影和传统长剧,既不会受篇幅所限过度删改,也不会因集数太多导致节奏拖沓。
四集的《德伯家的苔丝》(2008)以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底层少女的遭遇,完成了小人物观照大历史的叙事目标。
这部剧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于1891年的同名长篇小说。美丽、纯善、淳朴的贫苦农家少女苔丝,先后遭遇密林奸污、孩子夭折、工厂压迫、被丈夫抛弃……
这一版剧集改编,是公认最还原原著小说叙事结构与悲剧内核的。剧集开头如油画般明媚祥和,而后画风逐渐致郁,苔丝在情感欺骗和阶级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绝路,最终在牢里结束了短暂悲苦的一生。
同为四集的《奥丽芙·基特里奇》则是短篇小说改编剧的代表。
它改编自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同名短篇小说集,2014年在HBO播出。原小说曾于2009年获普利策小说奖,但其实并不是改编的好苗子,因为书中十三个故事虽然都发生在同一个小镇,互相之间的联系却较为微弱。女主奥丽芙在几则故事中是主角,在其他故事里则时隐时现。
无论是文本、影像还是表演,这部剧都呈现出完美的文学质感。退休教师奥丽芙过去二十五年的人生,浓缩在三个多小时里。她脾性暴躁,刻薄古怪,既是糟糕生活的中心,也是其他小镇居民悲伤生活的旁观者。
整部剧平淡内敛地描摹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就人格的健康程度来说,小镇里的每个人都“有病”。
“正在进行时”的真实事件改编
以网络故事片的形式进行真实事件改编,可以专注一个焦点,清晰全面地呈现事件脉络、社会环境。
本月在第二届金熊猫奖上斩获最佳导演奖的《贝茨先生诉邮局》,就是对英国司法史上最大冤案的直接改编——1999至2015年,超过3500名邮局经营者因系统错误被误判盗窃、欺诈等罪名,导致4人自杀、多人入狱。
这部剧以主人公艾伦·贝茨拒绝认罪为起点,用四集的篇幅,完整地呈现了十二年里受害者们团结一致与邮局打官司的过程。
剧中既有技术霸权、系统牢笼和平庸之恶,也有原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彼此陪伴和鼓励的温暖时刻。
只有两集的日本SP《虚假新闻》,虽然不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也以一条社会新闻为中心展开叙事。
一个中年大叔在社交媒体上曝光国民品牌的乌冬面里混有青虫,引起公众讨论。有新闻理想的女记者东云树决心对此展开调查。
若从题材类型上划分,《虚假新闻》属于职业剧。剧本由《非自然死亡》《逃避可耻但有用》的编剧野木亚纪子操刀,这使得整部剧的现实主义质感很有味道。
剧集一开始就揭示了流量为王的时代,网络媒体行业的乱象,如轻调查、标题党、重流量等。
上篇节奏快,张力强,着重展现如何利用虚假煽动社会舆论的幕前;下篇指涉政治、寻找幕后,最后上升为社会公共事件,网络暴力与网民漂浮的丑态。
木村拓哉主演的《教场》,以类似单元剧的形式呈现了新人刑警在“教官”风间公亲的重压下破案和成长过程。
教官作为师父主线贯穿全剧,每两集换一位徒弟,平均每集两个案件,新人就在四起案件中快速成长。他们各有优势,各有鲁莽,与不苟言笑、严苛强悍的教官总会碰撞出生动独特的火花。
轻体量言情
网络故事片讲轻体量言情故事的意义在于,既无需过多的狗血转折冲突,也无需配角CP支线辅助剧情,只需要讲明白一段短暂美好的时光,或是表达一种爱情观念。
韩国独幕剧《文集》虽然只有一集,却将初恋回忆刻画得唯美又深刻。
“文集”是指校友回忆录。在大城市里中年失意的女主,收到了乡下老家寄来的高中文集,照片带着她的思绪回到了十七岁的秋天。
那是人生中最黯淡的日子,也是她最想念的时光。男主作为乡下高中的班长,温暖了她这个拧巴的大城市转学生。
在画风上,这部剧有点像韩国版《情书》,但某种程度上它比《情书》更真实。真实在于,年少暧昧的心动照亮灰暗的人生,可能在大多数少男少女的青春里发生过。
《弹一下脑门对分手造成的影响》则是从一对情侣因为弹脑门而分手的小事切入,进行了如何维持亲密关系的探讨。
女主在被男友狠狠弹脑门的一瞬间,忽然意识到对方并不爱自己,由此想到过去三年交往期间种种令她不舒服的小事,比如雨伞总是不向自己倾斜、没有好好听过自己说话、约会总是去男友偏好的餐厅……
对于这些理由,男友不仅不反思,还反过来指责女友小题大做,甚至怀疑她是心里有别人了。故事虽短,也不压抑,却十分真实。
结语
除此之外,网络故事片还可以为注重体裁、形式创新的剧集提供空间。
比如创作“诗选剧”性质的网络故事片:像《黑镜》《9号秘事》那样,每集单讲一个独立故事,情节不连续,主角也可更换,类似同一主题下的多个“单本剧”。
再比如在视听和叙事形式上进行探索的实验剧。有些形式探索,比如谜题叙事、一镜到底,并不适合长篇展开,反而与高浓度的短篇作品更适配。今年在艾美奖上斩获颇丰的《混沌少年时》就是绝佳范例。
无论是英美迷你剧、日式SP、还是韩式独幕剧,都有一些相通之处::
第一,社会问题剧、爱情剧和文学改编剧多占上风。网络故事片也可从这些题材类型着手,以更紧凑、更富张力的叙事抓住观众。
第二,重故事性,不强调制作规模,视角常常是以小见大。“剧本中心制”在这个篇幅的剧集创作中,更容易落地。
第三,适合新人入场。这类剧非常适合导演进行创造性表达,韩国许多新人导演入行便会选择独幕剧,作为拍摄长剧或电影的“入场券”;
由于制作体量不大,很多剧也倾向于启用新人演员。比如《黑暗荣耀》男主角李到晛,飞升的起点就是2019年只有两集的独幕剧《球探报告》,此后便开始接连出演长篇电视剧中的重要角色。
如今,长视频行业水位的整体下移让各平台开项目,有了明显的向短、向内、向头部的趋势。在这种产业竞争局面下,希望网络故事片赛道的开辟,能像当年的网络电影、分账剧一样,为市场化的影视创作力量提供一片新的用武之地。
【文/时一 铁皮小鼓】
来源:影视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