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亿预算烧完,热度从9000跌到撤首页,腾讯视频把《赴山海》当成暑期发动机,结果发动机进水,整部车直接拖进修理厂。
三亿预算烧完,热度从9000跌到撤首页,腾讯视频把《赴山海》当成暑期发动机,结果发动机进水,整部车直接拖进修理厂。
穿帮镜头里,演员袖口露出剧本,山洞戏出现洞洞鞋,滤镜厚到连刀光都像雾霾,观众一边截图一边骂,UP主连夜加班剪鬼畜,播放量反超正片。
猫眼数据第三周环比掉62%,平台连夜把更新节奏砍成“慢放”,会员拉新目标直接腰斩,投资人电话会议里,财务把亏损写成“一次性商誉减值”,翻译过来就是:钱没了,面子也挂不住。
编剧组内讧的录音碎片流出来,A派要保留“黑暗江湖”,B派坚持“系统穿书”,双方把剧本写成两截,资方拍板:谁流量高听谁的。
于是原著里“逆水寒”的刀口舔血,被改成“完成任务送新手礼包”,观众看见主角打怪升级弹出“恭喜获得侠义值+10”,弹幕齐刷“这江湖是拼多多版的”。
温瑞安从开播到现在一句话没说,微博停更,朋友圈空白,对比他去年给《说英雄谁是英雄》写长文吆喝,沉默就是态度:你们玩,我不陪。
穿帮和抠图不是没钱,是钱没花在刀刃。
三亿成本,演员片酬占走一半,特效外包转包三次,到最后一层只剩大学生实习价,山洞戏干脆绿幕拍完拿网图贴背景,灯光一打,石头纹理全是马赛克。
道具组预算被砍,淘宝批发35块洞洞鞋直接穿进镜头,观众眼尖,一帧帧放大,热搜挂两天,剧组出来道歉,说“后续会修”,结果更新版里洞洞鞋被P成灰,边缘还闪锯齿,修了个 lonelineness。
平台数据模型早就预警“穿书”题材热度高,于是把“武侠”当包装纸,内核换成系统文,以为Z世代会买单。
可模型没算到,同一批观众半年前在《莲花楼》里为李莲花哭成狗,他们要的是“侠”字落地,不是“侠义值”进度条。
模型只看搜索量,不看情绪量,观众要的是人,剧组给的是数值,数值涨得越快,人味儿越少,弃得越快。
《雪中悍刀行》当年也被骂慢动作打戏,可它守住“侠”的底线,人物立住了,观众边骂边追;《说英雄谁是英雄》滤镜惨白,可王小石那句“我有一剑,可断不平”还是让弹幕刷屏。
对比之下,《赴山海》把“侠”拆成任务、积分、CP线,江湖成了游戏地图,玩家随时可以下线,观众当然说走就走。
资方想复制《莲花楼》的成功,却忘了《莲花楼》最值钱的是“李莲花选择原谅”的人性高光,不是穿书设定。
他们以为只要IP+流量+系统就能稳赚,结果把武侠最珍贵的“信义”二字换成“完成度98%”,观众看完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退款。
会员费不能退,就只能用脚投票,热度曲线像机,平台连剪预告都不敢再放新素材,怕再被扒出穿帮。
武侠剧不是不能年轻化,少年歌行把“热血”写进骨头,照样让00后嗷嗷叫;问题是你得先尊重“侠”的底线,再谈创新。
把江湖做成任务大厅,就是把观众当NPC,NPC不会充值,只会离线。
结尾
三亿买个教训:江湖不是游戏副本,观众要的是活人,不是数据。
下次还有人敢把侠义做成进度条,你冲会员还是冲他们?
来源:影视大哼唧